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持通话》,开创香港警匪片新纪元

(2008-09-27 21:56:15)
标签:

电影

保持通话

娱乐

    上午在保利影城观看了陈木胜导演的最新力作《保持通话》,这部电影翻拍自好莱坞的《一线声机》,向来香港电影的制作水准很难望好莱坞项背,没想到陈木胜在借鉴《一线声机》紧张剧情的同时,成功的糅合了香港本土元素,设置的若干桥段大有戏不惊人死不休之势,以致这部100分钟的电影让人觉得一气呵成,中途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
     陈木胜向来以拍警匪片见长,他的《我是谁》、《新警察故事》、《宝贝计划》还有最近的《男儿本色》都是大家耳熟能详且百看不厌的电影,而其九六年的《冲锋队之怒火街头》是我一直最喜欢的佳作,同样也是陈木胜的巅峰作品。在香港的一线导演里,陈木胜并不是最多产的,似乎也不像杜琪峰、麦兆辉等人那么风格化,但是陈木胜擅于通过剧情和音乐的组合,配以明快的节奏给人以如千金般的压迫感和营造不敢眨眼的紧张气氛。并且在注重动作、剧情的同时并不忽略细节上的表现,在优秀的节奏掌控同时挖掘演员的内心,使人物的表现更人性化,并具有层次感。近年港产片的产量之少、水准之差有目共睹,相信这部《保持通话》会给香港电影一个有力的警醒,成为其重新振作的强心针。
    
   《保持通话》的决胜因素首先在于剧情的设计和节奏的掌控,并在影片开始的文戏部分即用电话来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导演仅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将大S的身份、背景叙述完毕,并不忘展现母女二人的亲情戏,为后续的剧情展开埋下伏笔。从撞车开始即不再给观众喘息的机会,频繁切换的镜头更为紧张的气氛起到了推动作用。接下来导演又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对古仔的出场做了简要的叙述,丝毫不让观众觉得文戏的拖沓,很有“多一斤便肥、少一斤便瘦”的感觉。并且通过“见儿子”还是“救人”的矛盾来定下这种小人物,大英雄的基调。在大S和古仔电话接通开始,更有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飞车大战虽然看似没有好莱坞的《虎胆龙威4》里那样精彩刺激,紧张指数却丝毫不弱。一个讨债公司的普通小职员,在自己生活都打理不好的情况下鬼使神差的接到求救电话,摇身一变成为孤胆英雄,相对于布鲁斯威利斯、哈里森福特等一线动作演员,具有更高的观赏性。
    
    在剧情紧张的同时,导演不忘插入一段段的亲情戏来使人物的个性更为鲜明且富有层次感,这是本片决胜的第二个因素。大S和女儿、弟弟的戏份是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古仔放弃去见儿子而去救人危急则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可贵的一面。前面的这些戏份为影片结尾赚取观众眼泪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古仔眼看儿子要登机而不能与之相见时流下的泪水,儿子在得知爸爸是英雄后的兴奋以及大S和古仔最后的对手戏积攒到一块,让我的眼泪无声的流了下来。这种人性化的东西不落痕迹,水到渠成,不禁让我想到了《冲锋队》最后陈小春给他弟弟戴警徽的场面,不同的情境,同样的效果,这是陈木胜警匪片里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点。

    导演的知人善用是这部片子的另一个决胜因素。古天乐在这里彻底脱掉了偶像派的外套,在飞车大战里舍身忘我,在买充电器、抢车的桥段里拿捏准确,在几个不同身份间的转换游刃有余,直到影片结尾找不到一点瑕疵。可以说这是古天乐迄今为止最精彩的一次表演。而不太会演戏的大S扮演的柔弱女子也恰到好处,相信应该达到了导演的期望值。而反派里的刘烨,似乎缺少了黄秋生、于荣华那种匪的气质,所以借以古怪的发色和墨镜来点缀,也还不错,其他几个反派的不温不火恰好的突出了他在片中的重要位置。而张家辉则完全摒弃了插科打诨的表演方式,将警察的形象展现的入木三分,对比他和王晶合作时那些浮于表面的演技,更加体现了陈木胜作为导演的意义。所有演员精诚合作、各尽其责,便打造出了这样一部难能可贵的警匪片。

    总体来看,《保持通话》是陈木胜继《冲锋队》后的又一次突破,同时也开创了香港警匪片的新纪元,对于那些盲目追求特效,以达到对观众产生更强视觉冲击的电影人,这部电影无疑是狠狠的扇了他们一记耳光。真的希望香港电影能重新崛起,为观众奉献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