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羲之到六六、郎咸平——论表演艺术的传承
(2022-04-26 16:36:55)
标签:
李4李行风民主的杂 |
分类: 我想表示一点愤怒 |
《世说新语》里讲到王羲之,一半和我们从受教育中得到的印象一样:是大书法家,大名士,魏晋风流之代表。另一半虽然仍是大书法家,但已俨然成为衬托他人为风流名士的存在。
比如,太傅郗鉴派门生去王家求婿,王父让门生去东厢房,任意挑选——此处我本想打个比方,念在右军毕竟留下了兰亭序,还是算了——门生回去禀告郗鉴说:王家公子都很赞,听说来挑女婿,一个比一个板正,只有一人光着膀子躺床上,跟没听见一样(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鉴说:这个好啊,就是他了。一问,是王羲之。
《世说新语》讲到此处,意在夸赞逸少的泰然自若,自在洒脱。一个“唯“字,风流尽出。但紧接着,书中又讲了这样一事:太傅谢安携王羲之一众出海游玩,突起海风,波涛汹涌,众皆惊慌失色,大喊回家(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谢安神态安闲,吟啸不语,船夫亦划船向前。
真是人比人,气死个人。在这个故事里“气度非凡“就像一个渣男,转瞬便离王羲之而去,依偎在了谢安的怀里。而此刻的逸少在”她“眼里,竟连个船夫也不如了。
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去看,一方面展现了中国文学的灵活性,需要你泰然自若就让你泰然自若,需要你惊慌失色就让你惊慌失色。这对于莘莘学子写作文来说,绝对是一大幸事,能让你无论从哪个方向去写,都不会缺少素材。又比如需要你宁死不屈的时候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需要你能屈能伸的时候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需要你回头的时候有“浪子回头金不换”,需要你不回头的时候有“好马不吃回头草”。诸如此类。
另一方面,两件事中王羲之的表现判若云泥,问题恐怕出在出现在他面前的,前者是门生,后者是太傅罢了。由此可见,大家都是表演艺术家。并且名气越大,越是擅长。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自己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台下蹦跶着多少观众。
由是观之,古今一也——由此可见传承的力量——这几年活跃在舞台上的六六、郎咸平、以及以一堆电视作背景(乍一看以为是卖家电的)坐在桌子前念稿子的,无一不是影帝级的存在。一边表演着对西方列强的痛心疾首,一边削尖了脑袋让自己和自己的子女扎进列强的怀抱,还得饱含热泪地对观众唱道:国籍虽然是外国人,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回到家数钱的时候心想:加油,再收割几波,就能像迈克·杰克逊一样换张洋皮了。牛群和冯巩有个拉车的小品,牛群坐在洋车上面容扭曲地对冯巩说:你是不坐车不知道坐车的苦,不拉车不知道拉车的甜呐!所以观众还得对他们感恩戴德,感谢他们替自己去经受那炼狱般的水深火热。
演员演得好,本来也没什么。毕竟他们再坏,也只是一小撮人。善良的群众如果抱着看戏的心态,也算是丰富一下自己因善良而略显单调的生活。可惜广大群众“太善良”了,竟然比演员入戏还深,陶醉其中不可自拔,争着抢着贡献出自己本就寥寥的钞票和智商,为演员的梦想添砖加瓦。你别说想要拦他,多说一句他就恨不得和你拼命。鼎鼎大名的“1040”传销组织,任凭银行在柜台前立上牌子,上书“如果你的汇款数额为69800,你可能被骗”,也挡不住逐梦者的前赴后继(如果你问我银行为什么不报警,我只能用郭德纲的那句台词来回答你:那谁知道,问村长去)。小品《卖拐》里面高秀敏问赵本山这样干是不是太过分了,赵本山说他还得谢谢咱呢,话没落地范伟就拄着拐回过头扯着嗓子喊道:谢谢啊!
这些群众不仅“太善良“,一有机会还会展现出精神分裂的特质,这一点我是从邻居傻强身上发现的。那天邻居傻强兴冲冲地跑到我面前说:告诉你个天大的喜讯!我说咋了,是美国人又快死光了还是英国又要沉没了(我总觉得我说这话时笑得有点不怀好意)。邻居傻强说再插话我就不跟你说了。言语表情颇为不满,让我的不怀好意落荒而逃,不自觉地板起脸来。邻居傻强卸去不满,换上先前的兴高采烈:还记得我表姑的表弟家的那个伙家吗……啧,你忘了,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转到咱学校上了一年,有一次咱在联合攀登器上打着玩,被我一脚踹下去哭得哇哇的那个……想起来了吧,人家现在混到美国去了!牛逼不你说……论起来他还得喊我声表哥呢。
看着他一脸陶醉的表情,又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我实在不忍心再问他和“水深火热“相关的事情。就鼓励他说:好好供用俺侄子上学,等他长大了,也去美国留学。邻居傻强听了,充满力量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还是你这大学生想得长远,我这就检查他的作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