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井记·汝阳古井(3)
三、刘店古井
刘店镇位于汝阳县东南,距县城15公里,东南两面与汝州市接壤,西南与三屯镇毗邻,西北与城关镇交界,北面与小店镇相连。辖12个行政村,117个自然村,214个村民组,共39385人,镇政府驻地刘店村。在刘店镇油坊、刘店、洪岭、腾岭、二郎、七贤、沙坪等村,均遗存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井。
1.油坊村的4眼古井
油坊村的4眼古井,分别位于村北村委会大门前、村中村道西侧、段疙瘩自然村刘克信家、段疙瘩村东。
油坊村位于刘店镇政府南1.5公里处,东与汝州寄料镇衔接,西临沙坪村,南靠岘山村,北连刘店和枣园村。辖油坊、段疙瘩等11个自然村,814户,3874人。
元末明初,古刹名寺岘山寺(又名土坨寺)和尚,在刘店村南设置一油坊,后围绕油坊有不少人建房居住,形成村落,取名油坊村。为解决吃水问题,明洪武年间,油坊村居民在村北开凿一水井,即今油坊村北古井。当时与此井同时开凿的还有今刘店镇二郎村村西的二郎古井。
古井深12米,水深1.5米,井口为圆形,直径0.7米(图13-11)。古井不远处即油坊村两委大院,这是油坊村现存古井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井。
http://s13/small/001lt4T8zy7j72ie9UE8c&690
图13-11:油坊村北古井
油坊村地处岘山脚下,属丘陵地带,地形自北而南呈梯形增高,土地较为肥沃。境内有二条小河,一条发源于岘山,一条发源于爪古山,均在段疙瘩处汇入板棚河。栗扒村南山根有一清泉,一年四季清水不断。因此,在村中凿井相对容易一些。后来,当油坊村人口不断增加时,位于现在的村中心位置,又开凿了一眼水井。此井约建于清代中晚期,位于油坊自然村中村道西侧,井深12米,水深2.5米。井台、井架、辘轳均完好,但现已基本不用,井口被一木板覆盖(图13-12)。
汝阳县三屯乡与刘店乡交界处的岘山,古称霍阳山,又名铁顶山。相传是真武祖师得道升仙之地,是豫西地区最大的道教活动圣地,故有道教名山之称。自元末明初岘山寺和尚在刘店村南设置油坊,出现聚落后,先是段姓、刘姓人家在此定居,后来不断有新姓迁居。以至于今天的油坊村的姓氏多达16个,有油坊、段疙瘩、周家坡、梁庄、黑石沟、崔家坡、崔庄、刘家坡、栗扒、吴家坡、杨树岭、蒿坪、西坡、竹园、刘家、张家11个自然村。其中,刘姓为第一大姓,共计140户,分布于油坊、段疙瘩、刘家坡、刘家等多个自然村。村中的刘家老宅即为代表性的清代硬山式建筑,刘家古井就位于段疙瘩自然村刘克信家老宅院内。古井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井深10米,水深1.5米。现仍在正常使用。
另外,在段疙瘩自然村东,也有一眼始建于清代的古井,井深5米,水深1.5米。自村里用上自来水后,此井已不再使用。
2.七贤古井
七贤村位于刘店镇政府西,西靠洪岭村,北邻二郎村,南依沙坪村,辖七贤房、王凹、南沟、杨家沟四个自然村,459户,计2245人。相比油坊村来说,七贤村的历史要悠久得多。
相传在很早的时候,洛阳龙门南一片汪洋大江,名曰汝阳江,七贤村地处汝阳江南支流的一个小岛,到处一片湖水,周围长满了蒿草又长。后经大禹治水,凿开龙门口,水干成田,后来有一吕姓人氏,到此开荒种田,逐渐形成村落。如今,七贤村西南的山沟,还叫吕家沟。据传,那户吕姓人家在村北盖了七间草房,得名七间房,后来七贤村有人在外居官,嫌自己老家名气太小,便根据“竹林七贤”之典故,改名七贤村,一直沿用至今。
史料记载的七贤村自明朝才出现,明朝末年,灾荒战乱时有发生,百姓无安宁之处,只好四处谋生,有袁、王两姓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定居,为现七贤村袁、王两姓先祖。后来,又陆续迁来李、杜两姓,现如今七贤村已有10多个姓氏,其中袁姓260户,王姓97户,李姓30户,杜姓10户,张姓11户,杨姓20户,为村中六大姓。
http://s1/bmiddle/001lt4T8zy7j72eXmsU60&690
图13-13:七贤村古井
七贤村虽三河环绕,但村域整体处于丘陵地带,到处坡高地陡,吃水比较困难。清代中期开凿了村中的水井,供全村人一直使用至今。古井位于七贤村杨家沟自然村,井深10米,水深2米(图13-13)。井台在十几年前用红砖、水泥翻修过,井架靠近一民居墙边。井台的另一侧竖有一通石碑,由于年代久远,碑文已漶漫不清。古井不远的村东北处,原有一座高约30米的大碑楼,四面青砖砌成,上面墙角上挂有一钟玲,微风吹来叮呼作响,一丈多高的石碑,护砌在碑楼的当中。遗憾的是,如今都已不存在了。
七贤古井显然与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扯不上关系,但村中有不少关于“竹林七贤”的传说故事。古井现仍在使用,而那位将村名更名为七贤村的乡贤倒很少有人记起了。
在七贤村西侧,与七贤村紧邻的有一个叫洪岭的村子,也存有两眼古井,位于洪岭村郝岭水库坝东和姬窑自然村南。其中,姬窑古井尤为知名。据当地传说,汉代王莽撵刘秀时,刘秀的战马到此口渴,饮此泉水后飞奔而去,刘秀因此逃过一劫。刘秀称帝后,村民将此井加以修缮,券砌保护。现古井尚存,井台为1.5米见方,由青石板铺砌,圆筒直壁,口径0.55米,井深4米,水深3米,井壁青石券砌,布满苔藓,显得分外古朴。
3.腾岭古井
滕岭村座落于汝阳县城东6公里处,距刘店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辖8个自然村,分为13个村民组,586户,2665人,其中以滕姓为主,计有105户。村西北还存有孙膑建的八卦石头阵,屹立山顶,虽经过多年雨水冲刷,但原样仍然不变,滕岭村由此成为远近闻名的石头村落。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鬼谷子王禅和孙膑、庞涓等弟子在此练兵习武,村中有孙膑墓。虽曾被盗挖多次,但因墓内设有防盗机关,盗墓者始终未能成功。滕岭村前身是以建国初期的滕岭小乡为基础所建,且滕姓又为历史名官待郎地后代,故取名滕岭村。2015年10月,腾岭村入选省住建厅等部门联合评定的第三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
腾岭村现存有2眼百年历史古井,分别位于腾岭村柳树沟自然村和老窝自然村。这两个自然村均极具是同一部落特色。几百年来,村民以勤劳的双手开山凿石,就地取材,利用丰富的石头资源,修田、盖屋、雕成石器,全村一片石头天地,到处都是石头文化。古井四周,抬眼先见石头,石院墙、石台阶、石桌、石凳、石磨盘、石桥……就连道路都是用石板建造的。古井边错落有致的石屋犹如座座石头城堡,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巧夺天工,独具一格。
http://s5/small/001lt4T8zy7j72b2KEc14&690
图13-14:腾岭村柳树沟古井
柳树沟古井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井深3米,水深2米(图13-14);老窝古井始建于清代,具体年代不详,井口为方形,井筒为圆形,井深8米,水深3米(图13-15)。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这两眼古井所在的自然村,先后修建了柳树沟拦河坝、老窝水塘等水利工程,为以后的全村人畜吃水工程奠定了基础。2000年后部分自然村对原自来水水源不足的现象进行修建或重建,更换送水管管道上万米。重新打井4眼,解决了水源问题,使得腾岭村的8个自然村全部吃上了自来水。两眼古井这才完成了历史使命,消失了往日热闹的场景。
此外,在刘店镇还有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的沙坪古井(位于刘店镇沙坪村内)以及与刘秀有关的刘店村扳倒井(位于刘店村扳倒井自然村)。
四、汝阳现存古井分布情况
城关洪涧古井:位于汝阳县城关镇洪涧村涧河北岸,始建于元代大德年间(1297—1307),坐东向西,井台圆形,石块混凝土垒砌,井台直径2.8米,井口直径0.758米,井深13米,水深6米,水质甘甜。
青气沟古井:位于汝阳县城关镇青气村涧河北岸,始建于清代,井台上有石井桩和铁辘轳。
鬼谷2古井:分别位于汝阳县城关镇云梦村北部和鬼谷自然村中,始建于清代。石块圈砌,鬼谷古井井桩石上还有清乾隆字样。
张庄古井:位于汝阳县城关镇井沟村张庄,始建于清代。井台圆形,直径2.4米,井深10米,水深5米。
十八盘乡河南庄古井:位于汝阳县十八盘乡斜纹河村河南庄自然村,始建于清初。井台圆形,井口直径0.7米,井深7.5米,水深2米。
汝河扳倒井:位于汝阳县十八盘乡汝河村。
鸭兰2古井:位于汝阳县十八盘乡鸭兰村。一井始建于明代,井台方形,边长1.5米,井口亦为方形,边长0.5米,井深10.5米,水深2.5米。另一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亦为方形井台和井口。
靳村乡杨坪古井:位于汝阳县靳村乡杨坪村,始建于明代。井深13米,水深3米。
付店镇泰山古井:位于汝阳县付店镇泰山村。井边竖有石碑,碑记记载,此井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井深8米,水深2米(图13-16)。
http://s16/bmiddle/001lt4T8zy7j728PXLF5f&690
图13-16:付店镇泰山古井
上店镇西庄2古井:位于汝阳县上店镇西庄村,分别名“乔家古井”“董家古井”。前者始建于清顺治年间代。井台长方形,井底直径4米,井深15米,水深4米。后者始建于清代,井台、井口均为正方形,井深13米,水深2米。
三官庙古井:位于汝阳县上店镇东街村三官庙街中西侧。始建于明正德年间代。井台长方形,井口圆形,直径0.6米,井深15米,水深5米(图13-17)。
http://s14/bmiddle/001lt4T8zy7j7251Fvv8d&690
http://s13/bmiddle/001lt4T8zy7j725jdzm7c&690
图13-17:三官庙古井
郭沟古井:位于汝阳县上店镇李庄村,始建于明末清初。井台方形,井口圆形,井深10米,水深7米。
任庄3古井:分别位于汝阳县上店镇任庄村内、村南和谢家门,村内古井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迁民时,村南古井始建于清代,谢家门古井始建于清顺治年间。
胡村古井:位于汝阳县上店镇胡村,始建于清初。井台长方形,长3米,宽2米,井口圆形,井深10米。
板棚2古井:分别位于汝阳县上店镇板棚村村西和东街自然村道南侧。前者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后者始建于清初。
三屯乡龙王沟古井:位于汝阳县三屯乡新建村龙王沟,为明洪武年间黄姓人家所开挖。井深10米,水深3米。
三屯3井:分别位于汝阳县三屯乡三屯村西街南管巷、村北后街徐三门前、村南大街东侧。南管古井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迁民时。井台长方形,东西长2.6米,南北宽2.2米,井深10米,水深2.5米;后街古井始建于明代,井深10米,水深3米;南大街古井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坐东向西。
下河古井:位于汝阳县三屯乡下河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井深9.5米,水深1.5米。
丁沟古井:位于汝阳县三屯乡丁沟村,始建于明正德二年。井深5.4米,水深1.1米。
南堡2古井:分别位于汝阳县三屯乡南堡村内和村南拐路北侧,南堡古井始建于清代,民国三十九重修,留有碑刻记载,井深14米,水深2米;南拐古井始建于清代,坐西向东,井深15米。
刘店乡油坊4古井:分别位于汝阳县刘店镇油坊村段疙瘩自然村刘克信家、段疙瘩东、村北村委会大门前和村中村道西侧。刘家古井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村北古井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村中古井始建于清代。
洪岭2古井:分别位于汝阳县刘店镇洪岭村郝岭水库坝东和姬窑南部,郝岭古井始建于清代;井深5米,水深2米;姬窑南古井历史悠久,井台为1.5米见方,由青石板铺砌,圆筒直壁,口径0.55米,井壁青石券砌,布满苔藓。井深4米,水深3米。
腾岭2古井:分别位于汝阳县刘店镇腾岭村柳树沟自然村和老窝自然村,前者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后者始建于清代。
二郎古井:位于汝阳县刘店镇二郎村西街新运家中,系明代迁民时所建,井深12米,水深3米。
七贤古井:位于汝阳县刘店镇七贤村杨家沟自然村。建于清代,井深10米,水深2米。
沙坪古井:位于汝阳县刘店镇沙坪村内,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
刘店村扳倒井:位于汝阳县刘店镇刘店村扳倒井自然村。
柏树乡前坪古井:位于汝阳县柏树乡杨沟村前坪自然村宋小可门前,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井深8米,水深2米.
秦停古井:位于汝阳县柏树乡秦停村第九村民组张国老家门前,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井深12米,水深2米。
布岭古井:位于汝阳县柏树乡布岭村上冯庄自然村,始建于明初,井深15米,水深4米。
漫流2古井:分别位于汝阳县柏树乡漫流村南和村中。村南古井始建于元初,井深12米,水深3米;村中古井始建于明代,清代又进行了圈砌,井深15米,水深3米。
华沟古井:位于汝阳县柏树乡华沟村内,始建于清代,井边置一碑首,雕琢极为漂亮。井深12米,水深3米。
孔龙古井:位于汝阳县柏树乡孔龙村西部,始建于清代,井架、辘轳、井绳均保存完好,井深9.3米,水深6米(图13-18)。
http://s3/bmiddle/001lt4T8zy7j723B7Ca62&690
图13-18:孔龙古井
蔡店乡何村古井:位于汝阳县蔡店乡何村,始建于明代,井架、辘轳完好,井深16米,水深3米。井旁有一棵古树,非常壮观。
郭村古井:位于汝阳县蔡店乡郭村,始建于清代,井架、辘轳、井绳完好,建有井屋,井深12米,水深2米。
老庄古井:位于汝阳县蔡店乡老庄村十字街,始建于清初,井棚、井架完好,井深28米,水深10米。
蔡店古井:位于汝阳县蔡店乡蔡店村北大街,始建于清代,井架、辘轳完好,井深20米,水深5米。
陈庄2古井:分别位于汝阳县蔡店乡冷铺村陈庄自然村的北门和南门,均始建于明代,现井棚、井架、辘轳、井绳均保存完好,井深15米,水深6米。
大安茹店3古井:分别位于汝阳县大安工业园区茹店村夏家门大街、张家门和龙王庙。夏家门古井由夏氏族人于清顺治年间建造,张家古井建造于清代,龙王庙古井始建于明代。3口古井均保存完好,井棚、井架、辘轳、井绳均在。
大安2古井:位于汝阳县大安工业园区大安村,分别名为八角琉璃井和观音堂古井。前者建造于明代,后者建造于清初,均保存完好。
内埠乡湾寨古井:位于汝阳县内埠乡湾寨村,始建于元代,井架、辘轳完好,井深25米,水深5米。
西金庄古井:位于汝阳县内埠乡西金庄村,始建于清代,井棚、井架、辘轳完好,井深13米,水深3米。
双泉2古井:分别位于汝阳县内埠乡双泉村村南和村北。前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者始建于明代。井棚、井架、辘轳完好。
下岗底古井:位于汝阳县内埠乡下岗底村,始建于清代,井棚、井架、辘轳完好,井深13米,水深3米。
南坡古井:位于汝阳县内埠乡南坡村西,始建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42),井架、辘轳完好。
陶营铁炉营古井:位于汝阳县陶营乡铁炉营村,始建于明代,井棚、井架、辘轳完好,井深13米,水深3米。
柿园古井:位于汝阳县陶营乡柿园申家,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井棚、井架、辘轳完好,井深7米,水深3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