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洛阳古井记·洛阳的义井与烈女井(1)

(2018-03-09 15:35:18)

 

第五章  洛阳的义井与烈女井

 

 

http://s15/bmiddle/001lt4T8zy7iL5Taq9Efe&690
5-1:义井在洛阳历史上较为常见

 

一、洛阳古井中的义井

古代洛阳城乡的水井,有私井和公井之分。深藏于众多私家老宅、园林之内的水井,属于私人所有,称为私井。与此相对的,还有许多水井,处于街旁巷隅及路口桥边,则属公用的水井。

公井又有官井和义井之分。官井系官方斥资所挖,如汉代洛阳城南的“甄官井”、清代宜阳县的白杨官井(位于宜阳县白杨镇白杨村)等。甄官井现已不存,白杨官井遗迹尚在,井口东侧的照壁上,还镶嵌有清嘉庆十六年(1811)修建碑一通。义井,则为社会人士捐建或民间集资开凿,这在洛阳历史上也较为常见。

1.为见母而掘井

在古代,打井是一件造福邻里的善事。洛阳人挖井是为了积德,乡绅富贵人家或因得子、或因及第、或因高寿,需要感恩上苍、发愿行善,都会捐钱请人打井,所打的井就被称为义井。史料记载,北宋熙宁四年(1071),司马光退居洛阳,任西京留守司御史台,后来潜心编著《资治通鉴》,在洛阳一住就是15年。在此期间,司马光发愿为民造福,他的朋友兼助手范祖禹,曾谏言他在城南建造义井,并带头捐献善款,义井得以开凿,造福于民。

此外,与民间义士有瓜葛的井,有时也被称之为义井。如著名明朝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思想家方孝孺,因不肯为朱棣效命,宁死不屈。方孝孺死后,其门人捡其遗骸,葬于聚宝门山上,死于宁海县城之方氏族人,由方孝孺的义子马子同收其残骸,皆投于一古井中,该井后来也被称为“义井”。

春秋战国时期,郑庄公为了与母亲见面而掘井,这一故事家喻户晓。据《左传隐公元年》载,春秋战国时期在新郑一带,有个诸侯国郑国,郑庄公弟兄二人,母亲武姜因在生庄公时难产,对他心生厌恶,取名寤生。郑庄公的弟弟段长得一表人才,姜氏对他百般宠爱,庄公继承王位后,姜氏与段密谋篡位。郑庄公即派公孙吕率二百辆兵车包围叔段的封地京襄城(今荥阳),叔段仓皇外逃至共城(今河南辉县)后自杀。庄公在怒气之下,把母亲从京城赶到颖地(今登封颍阳)居住,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过了一段时间,庄公有些后悔。颖考叔献计,在地下挖掘一口井,直到泉水涌出时,建一地下室,然后把姜氏接来居住。庄公从台阶上一步步下到井水边,最后终于使庄公母子团聚。

古代神话世界以天、地、水(包括地下物,如黄泉)分别代表神、人、鬼3个世界。天神世界和人类世界共为阳界,地下的水世界则是阴界。井者,黄泉之象,天地之中介。以井而论,井台是阳间,井底通向黄泉是阴界。古人认为天地玄黄,泉在地下,故称黄泉。成语典故掘地见母由此而产生,这眼井堪称为河洛地区最早的“义井”。

2.偃师首阳山义井

在偃师市首阳山镇,古代有一口义井。义井所在的村庄,现为义井村。该村位于首阳山镇寺里碑村南,南靠洛河,东靠207国道,西接龙虎滩村,南与佃庄镇隔河相望。村北有平等寺遗址,北齐4通造像碑原立于义井村平等寺,后不知何故移至寺里碑村南,今收藏于偃师商城博物馆。义井村旧称义井里、义井铺(为官道上的驿站,故称为“铺”),民国时期曾一度称义井乡,乡公所设在大冢头村的吕不韦冢,辖今首阳山镇(时称南蔡庄乡)区域。全村辖义井、宋湾、小湾3个自然村6个村民组,1930余口人。

义井村之义井,开凿于北魏,“北魏甘泉在城东,石槽铁罐,以济道途渴者,故至今成为义井里焉。”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昔义井一带,位于官道之上,虽然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但那一带几乎所有的井水都又苦又涩,难以下咽,商贾因此不愿在此停留。驿站附近的住户,有门路的纷纷外迁,留下来的穷苦百姓,只好饮这苦涩的井水度日。后来,一姓孙商人发迹后,决心改变村民饮水环境,遂在该村头置买一块土地,凿了一口深井。井打到一定深度后,井水果然甘甜清洌。孙氏为了方便全村人共用及往来行人饮水小憩不但在井上建亭遮阳避雨,而且还备有汲水的器具,村子也由此逐渐发展了起来,这口井也被人称为义井。

据明代弘治《偃师县志》载,义井村之义井,“昔日孙氏所凿,与众共之,故名焉”。相传在清初这里还曾驻扎过旗人,清末光绪、慈禧西逃时,曾在义井铺东门外歇脚,官府为此特花费银两上万两,在村西大官道北,修建一处占地4亩的义井行宫,供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驻驾,后成为偃师县洛河西北分县的办公地(今已不存)。光绪三十四年(1908),陇海铁路开封至洛阳段开通,跨偃师县境内32公里,设有偃师站和义井铺站。

距偃师首阳山义井村800公里远的北京丰台区卢沟桥乡,也有一个以井命名的村庄,名大井村。偃师义井与北京义井,看似风牛马不相及,但在民间传说故事中却有着密切联系。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皇帝,有三个俊俏的女儿,尤其是最小的三公主,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心地善良,最惹皇帝疼爱。有一年皇帝得了重病,请遍了名医也治不好。这时来了一个人,说能治好皇帝的病,号过脉后说:“皇帝的病药方好开,药引子难得,需一亲人的手和眼作药引子方可。”于是三位公主被叫到跟前,大公主和二公主昕后,谁也不言语。心地善良的三公主二话不说,转身进屋去了,不一会儿,只听见屋内“咕咚”一声响,大家进去一看,三公主已自刎。皇帝服用了三公主的手和眼作药引子的药后,病果然好了。当他得知实情后又懊悔不已,每天痛哭流涕。有天晚上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三公主被玉皇大帝封为神,让他给三女儿修座庙,塑上金身来供奉,以还其全手全眼。皇帝惊醒后,马上下令建庙。这座庙就建在今天的大井村。只是他把“全手全眼”听成了“千手千眼”了,于是庙建得格外大,一下轰动了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大家都到这里上香拜佛,大家称“千手千跟佛”为三仙姑,这座庙叫“三姑奶奶庙”。后来,在一个阴云密布的夜晚,狂风大作,雷雨交加,大雨下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大井村的人一看,怪了,一夜狂风骤雨后,大庙殿堂上没有了顶盖,只剩下孤伶伶的四壁。再一细看,铜佛像头上的铜帽子也没有了。多年后,有人在洛阳东郊的义井村,发现了一个光有庙顶的殿堂,殿堂里有个铜帽子。原来大井村大庙里被狂风刮走多年的东西,刮到了洛阳东郊的义井村。

于是,人们对照北京大井村和偃师义井村,发现两村竟有不少惊人的相似之处。两村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驿站,村中过去的井水都是又苦又涩,于是有乡贤出资建造义井,且两村的义井都位于村西头的运河畔官道旁。

北京大井村位于京杭大运河之首,偃师义井村有相当一部分位于洛河故道,即汉唐漕运故道。20139月和201412月,在义井村先后有两条古木船被村民在浇地灌溉时被发现。这是洛阳市洛河沿岸首次发现保存较好的沉船,经文物部门鉴定,均为清代洛阳运河沉船(图5-2),对研究古代洛阳内河漕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许,在某一年月,北京大井村一带,也会有古沉船被发掘出来。

http://s6/bmiddle/001lt4T8zy7iL60A5QFb5&690

5-2:义井村古沉船发掘现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