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星文字

标签:
杂谈 |
省城一家媒体有位摄影师,与同事相比,他的工作量是比较少的,而且一年四季总会有一段时间在外面采风,日子过得从从容容。而他的同事们,每天起早摸黑,为编排版面、赶写稿子忙得不亦乐乎。
后来,这位摄影师的一张照片得了“荷赛”国际大奖,这可是全世界顶级的新闻摄影奖项了,他的名字被很多人知道。
但是,有人却在说,如果单位年年给我那么长的创作假,我也有可能拿回大奖。仔细推敲一下,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当繁重的出版任务占据大家大量的时间时,他却可以“超脱”出来,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与同事相比他显得“多”的创作时间的确帮了他的大忙。但是,如果这个命题进行倒推理,又是荒唐的,如果给你一年、甚至两年时间进行创作,你可以拿到“荷赛”大奖吗?
“多”和“少”,真的极其微妙。但可以肯定,“多”并不能成为亮点,“少而精”才能脱颖而出。假如两个作家,一个写了一千万字,天天伏案创作,但终其老也没有令人眼睛一亮的作品。另一个只写了几百万字,但恰恰这几百万字成为经典。你说哪个成功,哪个失败?多的承担虚无,少的承担收获。
这就是“少”的无穷力量。
现代生活忙忙碌碌,
工作压力与日俱增,想“少”真的很难。但是,你心中必须要有一个“少”的理想,有些东西是否可以不要,有些工作是否不用事必躬亲,周而复始像复印机一样的生活是否应该有一个亮点?如果让忙碌持续下去,就会削弱你的精力和效力,你会淹没在工作之中,以至你没有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我们是不是应该统筹一下自己的时间,去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像挖井,你不能挖几锹就走人,而是集中一点精力挖下去,你就有可能挖到甘泉。
生命有限,工作无限。你的生命就像自来水笔的一滴墨汁,放在杯子里,可以染黑整杯水;放在江湖里,那就一切归于虚空。
人生需要亮点,就像树木需要水分一样,没有水分的树木会干枯,会丧失生机。没有亮点的人生,乏善可陈,平平淡淡。
但是,不要指望你的老板会让你轻松,会放你的假让你去干你喜欢的事情,如果遇上,那是上苍对你的恩赐。真正的现实是,当你脱颖而出时,老板才会觉得你与众不同,才会给你更加自由的时间。
我们要相信,一切都在自己的手中。当你集中心力,让你的工作或者生活有了亮点和精彩之后,那么亮点会带来亮点,精彩会带来精彩。
这样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了。
徐志摩很浪漫,但他如何浪漫也想象不到,在一座和自己名字相同的小城市里发生了一件改变人类史的大事件。日本的三重县志摩市,在重新对其管辖区内百岁以上老人的生存状态进行普查时发现,户籍生存人口登记簿中竟然出现了一位163岁的老寿星,当然这位老寿星也属于当地早已去向不明的老人之一。
自从7月在东京发生被誉为东京都最高龄男性、111岁的加藤宗现早已白骨化事件以来,日本各地方政府开始对各自辖区内百岁以上老人的生存状态进行重新调查。通过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发现,不仅户籍上生存、实际早已去向不明的高龄老人大量存在,去向不明的老人的年龄也从114、115飙升至120、130、140、150多岁,而近日在三重县志摩市的辖区内发现的生于1847年,也就是日本弘化四年、现年163岁的老人则创下了日本户籍登记簿中生存人口年龄的新高。
在最近的调查中,创下日本百岁以上去向不明老人人数新高的是大阪市。最近,在大阪市的调查中发现,户籍登记簿上生存的120岁以上的5125名老人去向不明。而全日本不明去向的老人竟达23万之众。
通过这次普查,层出不穷的百岁以上老人去向不明事件,不仅暴露出了日本官僚行政的弊端和怠慢性,影响了日本这个长寿大国的形象,也通过这次事件暴露出来日本、或者说是现代人类社会关系正在进行着的恶性演变。
日本媒体在事件初期曾经预测,在所谓百岁以上老人去向不明事件中,一定有利用过世老人发黑心财的犯罪存在。今天,这一预测得到了初步证实。日本警视厅搜查2课和千住警察署经过对本次事件的导火索,也就是曾经被誉为东京都最高龄的加藤宗现白骨化事件的细致侦查,决定正式逮捕加藤宗现81岁的长女和53岁的孙女,罪名是利用隐瞒加藤宗现的死亡诈骗遗族共济年金。
日本媒体认为,逮捕加藤宗现的长女和孙女只是揭露这次百岁以上老人去向不明事件中犯罪事实的一个开端,日本警方今后对利用类似手法诈骗的犯罪者的逮捕将会不断增加。
农场里来了卖表的。
女式坤表,拇指大小,黄澄澄的金色,说是从外国走私过来的,跟笨笨壮壮的国产表摆一块儿像城里洋妞与乡下柴火妞站一起。表200块钱一块。那年头儿新疆人的工资比口里人要高,爸的工资有72块,妈有45块,过日子挺够的,肉每公斤只7毛2分。
200块钱是笔巨款。家里本来没这么多现金的,没钱也就动不着买的心思。碰巧爸把家里的飞鸽自行车卖了,不多不少正好200块钱,钱就在衣柜中间的抽屉里,妈有钥匙。
妈看着买了的人戴在手上拽拽的样子很有点儿动心。那年头儿的手表就相当于80年代的彩电,90年代的手机,是身份和富贵的像征。
“李老师,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买块表戴戴,以后还可以给闺女当嫁妆嘛。”戴表的主儿冲着妈嚷嚷,“快点吧,那人马上就走了。”
一个从湖北偏远小镇跟着我爸一路坎坷远离故土的傻丫头,一个终于脱离后娘虐待走上吃饱穿暖日子的穷闺女,一个三十多岁从没有过一样像样物件的土嫂子,终于抵不住晶莹、洋派还有美丽的金表诱惑,眼一花心一狠就直接奔着抽屉去了。
表当然是假表,除了镀金表面,壳子里全是塑料机芯。
爸回来了。
爸身边有三个弟妹和四个子女,老家还有一个姨娘两个小妹妹要供养……
爸和妈为了这块表一直吵一直吵。爸的眼睛很大,愤怒的时候瞪得更大,像疯狂的牛眼那么红那么瘆人。
妈就一直哭一直哭,说,我为你们家当牛做马这些年,这块表就算是打长工的工钱,行不行?
妈其实也很后悔,只是说不出来,她只会像祥林嫂一样一遍遍地说:“要不是看在四个孩子的分上,怕跟着后娘遭罪,我早就跟你离婚了。”
……
一次闲谈,妈说:“你爸年轻的时候长得可帅呢。”妈像一个筛子,把那么多哭泣的灰暗的日子统统滤掉,捧着点点滴滴的金子般的好时光,一直怀恋到白头。
女的是学经贸的,志向高远不甘给人打工,几年前大学一毕业就自办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
男的学作曲,现在大学当音乐老师。除了音乐,他就是个傻子。
他俩是老邻居青梅竹马,又是小学同桌、中学同游、大学同窗,男的读研去年才毕业,俩人正准备结婚。
女的生意越来越火,国内国外飞来飞去,财源滚滚,眉开眼笑。
男的音乐创作的高峰期是读本科时,也曾小领风骚三两年,不过现在已是昨日黄花了。
忽一日,女的对男的笑说:“上大学时,你是我的偶像,我是你的粉丝。现在呢?”
男的笑答:“现在你是我的偶像,我是你的粉丝。”
女的说:“我做完澳洲这笔生意,回去就把那座别墅买下来,咱俩就结婚。”
男的说:“呵呵,行啊,你咋说就咋办吧。”
女的说:“我这笔生意,还差一百多万缺口,你卖房子那八十万能不能先给我垫上,我再找别人凑点就够了,钱一返回立马打你账上。你看这样行吗?”
男的说:“呵呵,看你说的,咱都快结婚了,还啥行不行的。”
男的拿出存折,交到女的手上。三天后,女的飞往澳洲。
男的他母亲老太太说:“这丫头,我是看着她长大的,跟你又这么多年了,我信得过她。但你们毕竟还没结婚,咱那卖房子的八十万也不是个小数啊。生意上的事靠不住,万一有个闪失……我的意思是,还是叫她给打个借条好些。”
男的说:“妈,用不着吧?再说了,这话咋张得开口啊。”
老太太说:“不好开口也得说。她是个明白人,不会见怪的。”
在一次视频通话时,男的就把老太太的意思对女的说了。女的听了,足有一两分钟没说话。最后女的哽咽着说:“借条,我可以打,但你们不信任我,让人寒心啊!谁家不是男人出去挣钱,我一个女人,容易吗我……”
男的低着头对老太太说:“妈,她同意打个借条,您老就放心吧!”老太太点点头,说:“还有,出门在外,难保没个万一,能不能请她再办个意外保险,受惠人是你。妈也没别的意思,受惠的数目抵住咱那八十万元就行。”
男的说:“妈,这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老太太说:“有啥过分的?上个保险,对谁都好。”
男的就又把上意外保险的事,吭吭哧哧对女的说了。
女的听了,非常冷静地说:“打借条,上保险,我同意。但那可都是你妈的意思。请问,你的意思呢?”
男的说:“我吧,我觉得……我妈说的也有道理,对咱也没啥损失。”
女的说:“我在外打拼,心里还筹划着回去结婚的事呢,可你们却不相信我,让我打借条,还想到了我死,让我买意外伤害保险。实话对你说,刚才我问你之前,我心里就决定赌一把了:如果你说那都是你妈的意思,你并不赞成让我打借条和上保险,那我回去咱就结婚;如果你也同意你妈的想法,让我打借条上保险,那我和你的这段姻缘,也就到头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