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谧·乐之旅 高雅室内乐装点夜生活
标签:
杂谈 |
谧·乐之旅 高雅室内乐装点夜生活
文 摄影┃本刊记者


如今,追求品质生活的人们似乎厌倦了浮华与喧嚣,他们追求的是在哥特古堡式的建筑物里品着香醇的咖啡,喝着地道的红酒,聆听交响乐般的经典。忙碌工作之余,约上几个知己好友,相比大型音乐厅里的庄重严肃,多了几分随意,静静地聆听那些世界名曲。生活本该如此。
华灯初上,城市里喧嚣依旧,车水马龙之中,一个个孤独的精灵或兴奋、或落寞,或成功、或失意,每天与竞争对手PK,在花花世界中浮游,确切地说,人们在与自己安静的心作对。
时刻保持紧张的神经渴望在夜晚得到放松,往小里说,这是寻求自我释放,往大里说,是要让自己的思想得到本应有的休息的权利。
霓虹灯下,柏油路旁,转过几盏路灯,穿过几条小巷,偶见一座古堡似的建筑,建筑物的外延已经让你摸不着头脑:难道是教堂?里面传出的西洋经典乐曲否定了你的判断,却让你更加迷茫。
推门直闯进去,礼貌地招待,西式且温馨的陈列让你眼前一亮,情侣的浓情蜜意,知己好友的推杯换盏,有的欢声笑语不断,有的目不转睛聆听,台上三五个乐手拉开架势,专心地描绘着只属于这里的天堂。
问过服务员,才知道自己一直号称时尚潮人,却不知城市中早已多了这样一些风景:这里有咖啡厅的优雅静谧,有红酒坊的奢靡时尚,有音乐厅的高雅享受,有美术馆的视觉冲击,因此人们更愿意称呼这样的地方为艺术馆。它更像是在为城市中寻求释放的人们寻找一种方式,一种能让人们心灵得到片刻休息,能让好友得以真诚交流,能让经典变得不再遥远的方式。

素雅装点夜空
雪白的墙体,黑色的真皮座椅,经典的黑白配,硕大穹顶依稀有几扇窗,远望出去,星光点点。进门处吧台里一个高挑帅气的调酒师认真地把玩着手中的酒壶,目光中充满期待,期待着自己下一个作品的出炉。
一切显得如此和谐,令那颗被浮华雕琢的心顿时沉静,素雅的颜色带来素雅的感受。
墙上错落有致的油画,令你即便偶尔侧目,环顾四周,也能依然嗅到艺术的气息。点上一杯红酒,听主人介绍说,薄且轻的红酒杯是从捷克进口的,水晶含量极高,轻轻一弹,耳边萦绕的是悦耳清脆、无限缠绵的一声回响。一切陈列似乎都在为台上演奏的乐曲伴奏。
这样的地方,一进门便让你有一种心灵得到净化的圣洁之感,难怪旁边的一对情侣正在向老板咨询在这里举办结婚典礼的事宜,的确十分适合。
品味优雅生活
来这里的人大多属于城市中忙碌充实的一族,他们与时间赛跑,渴望让灵魂得到休憩的机会。他们一般有着共同的爱好,或音乐,或电影,更准确地说,是对艺术的共同爱好。
用主人家的话讲,这样的地方与其说是一间对外营业的休闲场所,倒不如说是一个大家庭。这里没有老总,没有客户,没有职场精英,没有竞争对手,有的只是对艺术的品鉴,对人生的探讨。
原指西方贵族宫廷中由少数人演奏、演唱,为少数听众演出的音乐,它有别于当时的教堂音乐和戏剧音乐。
现在指由一件或几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曲,主要指重奏曲和小型器乐合奏曲,区别于大型管弦乐。
室内乐重奏不同于管弦乐合奏,前者每一声部由一人演奏,后者每一声部则由多人演奏。
弦乐四重奏是室内乐的重要形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一件组成。
古典室内乐多为主调和声风格,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复调因素,声部织体缜密精细,富于个性,能生动细致地表现风俗性、抒情性、戏剧性等多方面的音乐形象,尤擅描绘意境,刻画心理,表达哲理。代表作品如贝多芬、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等人的四重奏。
18世纪末以后,随着市民阶级的兴起,室内乐的演奏场地从宫廷走向小型音乐厅,听众人数渐趋增多。室内乐的概念已由专指重奏曲而扩大到包括独奏曲、独唱曲(限于少数乐器伴奏者)和重唱曲以及小型管弦乐合奏等在内的更广阔的范围。

用心聆听,那琴键与琴弦流淌出音符;细细品味,风中送来一缕淡淡的咖啡芬芳。在这里,可以安静地聆听音乐会,细细地品味咖啡,也可以欣赏感人的西方电影,给自己的心灵打气加油。
高雅就在身边
音乐是情感的升华,是拨弄灵魂的艺术,每个人都有情感,因此都会被音乐所感动。曾经只属于宫廷贵族那样一小部分人的奢侈享受,如今已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
室内乐重奏是欧洲古典音乐的典范,是器乐演奏的最高形式,更是交响乐发展的基础。恢宏凝重是交响乐的标签,而细腻亲切则是室内乐所擅长。不用置身于音乐厅一排排的坐席之中,在摆放得错落有致的圆桌与沙发之间,或嗅醇美咖啡的芳香,或饮地道红酒的甘甜,音乐为本已略显枯燥的生活注入了一股清流,调剂着我们的情绪。
听音乐、品咖啡、看电影,心灵放松,生活因此而变得多姿,夜晚因它而尽情绽放。
端起杯子,讲究的瓷器,品味由这里的咖啡师亲自调制的各色香浓咖啡,观其形,闻其味,耳畔传来经典的西洋音乐,身心仿佛置身云端,放松,放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