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发烧音响陈瑛光李祥霆悉尼歌剧院内基音乐厅北京大学校园 |
《感情风险》
邓广梼
十多年前,在澳大利亚悉尼收到香港《发烧音响》杂志主编陈瑛光先生的一封用粗笔尖钢笔写来的亲笔邀请函,言情恳切、字字珠玑,便开始糊里糊涂为该杂志书写有关音响(Hi-Fi)的游戏文章,适逢其便拜访五湖四海卧虎藏龙的发烧高人,除与读者分享以外更可自娱自乐!
相信真正的音响发烧友大部分都是完美主义者,为了改善家中的音响宝贝器材,可以费寝忘餐、茶饭不思,大至拆屋改樑、小至音箱下面的铜钉,一点点的改变便不停地一遍遍重播熟识的乐章,以求辩证音响效果有否改良。以此类推,男性音响发烧友应该是住家男人,妻子应鼓励丈夫对音响好好学习、天天改良,以期降低感情风险指数!
与原音对比音响器材的声音效果是最好的测试,曾在古琴演奏家李祥霆的工作室听过一张由发烧唱片公司刻录的古琴独奏唱片,声音效果就好像在被窝里弹奏的古琴音乐,听后我们相视苦笑,有口难言。有机会去音乐厅听音乐是有助于辨别音响好坏的标准之一,当年我居住在澳大利亚时便预购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的整乐季的票,同一排位子、正中同一个座位、不同的音乐,为的是追求真正音响的源头。
拜访过很多音乐厅、歌剧院、教堂,结果是音色各有不同,有一些很小的教堂声音特别好,可能是建筑木结构及反射材料的效果原因。很遗憾每次在美国纽约,因为各式缘故,一直没机会欣赏到位于曼克顿区的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的声音,据说这个建于一百二十年前的音乐厅是全世界最好音响效果的场地之一,几许音乐名家都以能在这音乐厅演出为荣。
初次踏进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是很多年前参加“金犊奖”的颁奖礼,主持人曹启泰先生在台上谈笑风生,台上台下气氛热闹非凡,当夜听不出这个厅有什么特别之处。年前参加博士研究生开学典礼,气氛肃穆,台上多位讲者用话筒轮流发言,“音响”两字更谈不上。其后在这个厅欣赏过多部话剧,包括赖声川创作、黄磊和孙莉等主演的《暗恋桃花源》等,舞台“音响”不过如是。
这个月在“观众厅”欣赏了“爱尔兰室内乐团”的“曼妙旋律音乐会”,开场的一首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舞台上传来的声音极为震撼,虽然坐在离舞台较远的二十五排,小提琴的声音犹如漂浮在耳边,完场前乐团演奏来自阿根廷的探戈乐曲,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手风琴的音效非凡,Hi-Fi到晕!没有话筒的演奏能有这么惊异的音响效果,相信是得力于装置在舞台两旁、后面及顶上的各式木质反射材料,一点点的改动便将一个平常“观众厅”变成一个极度“Hi-Fi”的音乐厅!
轻轻抽着烟斗,脑海中忆起美国总统奥巴马演讲所说的“改革”(Change),音响如是,我们广告行业是否亦应如是呢?
参考资料:
http://www.ykaudio.com.hk/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rnegie_Hall
http://en.wikipedia.org/wiki/Sydney_Opera_House
http://baike.baidu.com/view/2282033.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94915.htm
(原文刊载于《广告大观》杂志二零一零年七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