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故事

标签:
柯达德国禄莱可德瑞典哈苏日本玛米亚瑞士仙娜林哈夫徕卡尼康胶卷校园 |
《相机故事》
邓广梼
浪迹江湖多年,使用过很多类型及品牌的菲林照相机,有127胶卷的美国柯达(Kodak)塑料照相机,120胶卷的德国禄莱可德(Rolleicord)、瑞典的哈苏500c(Hasselblad)、日本的玛米亚RB67(Mamiya),瑞士的仙娜(Sinar)及德国的林哈夫(Linhof)4X5大片幅相机,135胶卷小型机则有德国徕卡M2(Leica)及日本的尼康(Nikon),过去很多广告照片都来自于我曾经用过的好硬件。
开始使用Nikon品牌是从Nikkormat型号开始,主要是年轻时的经济不是很充裕,而Nikkormat要比大哥Nikon F廉宜,但却可以完全使用尼康系列镜头,同时又有内置测光表,是摄影师在性价比理由上的好选择,当年的尼康镜头素质确是令人佩服。
遗憾的是Nikkormat之实际拍摄片幅与观景器少几个百份点,对吹毛求疵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为了追求更高理想,只能省吃省用,努力储钱,等候良机。
其后经过努力,换了当年专业摄影师都使用的尼康最高系列Nikon F,拍摄片幅与观景器是100%。Nikon F给人的手感是强烈的金属感,重量非凡,是一个很坚固耐用的专业小型相机,很多国际战地记者在那时的南北越战争中都使用这个型号拍摄新闻照片。
那年我拥有两套Nikon F连电动转片器,广角镜头包括20mm,28mm,35mm,标准镜头则是微距的55mm,人像镜头是微距的105mm,长焦距是200mm定焦及500mm反射镜头。基本上全部都是定焦镜头,个人觉得变焦镜头(Zoom)的照片质量是不能与定焦镜头相提并论的。用得最多的是28mm及55mm的微距镜头,这两个镜头的黑色部分已磨损到看见铜金属的颜色。个人喜欢选择镜片设计简单的镜头,理论上镜片、镜组越复杂,产生的问题越多,与“单一诉求”的广告理论有点相似。
好景不常,用了差不多十年的一对Nikon F机身开始有点衰老,快门部分有点怠慢,底片边缘大概有1mm的曝光不正常,代理建议送去日本修理,为免麻烦,决定忍痛出售跟随多年的好宝贝。出售消息一经朋友传出去,出乎意外,马上有两位当新闻摄影记者的好朋友要争购,他们明知机身快门有点小问题,仍然要抢夺这款好相机,可见Nikon F在专业摄影师的江湖地位。
接踵而来是换了一对尼康的Nikon F3连电动转片器,原来的整套镜头完全适合使用, F3的全黑机身少了一点Nikon F的金属质感,机身也的比较圆滑,没有F的硬朗,不知是否感情因素,个人还是比较喜欢F的硬朗、刚硬、霸气。
Nikon F3在人体工学改良了很多,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及实用,尤其是装胶卷的设计上,观景器有多款不同用途的选择,其中一款是High-Eyepoint,适合戴眼镜的用家,带着眼镜也能舒适地看到观景器内的整个画面,所以我这对F3机身都配备了这款观景器,非常方便我这个深度散光四眼仔.
近年来数码相机的崛起及普及,终于在二零零六年一月;尼康宣布退出菲林照相机市场。
而今,痴情三十多年尼康品牌胶卷相机的我徒叹奈何!
(原文刊载于二零零九年三月《广告大观》杂志)
仙娜(Sin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