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在线】偶像领军 长沙飘红

标签:
娱乐肖宁湖南卫视我的青春在延安风华正茂广告导报文化 |
分类: 专题文章 |
近日来,当我们再看有“造星之城”美誉的长沙,“快女”已不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唯一话题。因为自5月初始,又一次电视剧的季播高潮被湖南卫视领军掀起。
为献礼建党90周年,湖南卫视应声推出了“红色青春季”,呈现出一系列特别策划的献礼节目、大型晚会及红色自制剧。各家卫视也在调整红剧档期之后,纷纷惹红了电视荧屏,购买力度之大,自制也不乏亮点。一贯坚持打造优秀自制剧品牌的湖南卫视表示,优秀的自制剧是资源整合能力、制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提升频道品牌影响力的重中之重。
而如何拿出自己的特点?用偶像又能否征服观众的眼球?湖南卫视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80 90依旧是主旋律
在湖南卫视“红色青春季”的新闻发布会上,江铠同、孙骁骁、郑恺等年轻演员的出现,为原本严肃的红色电视剧增添了几分青春浪漫气息。在成功打造“新年合家欢季”和“幸福生活季”之后,湖南卫视首次启用年轻演员自制偶像红剧,将收视重磅压在几个年轻演员的身上,而能否突破红剧体制格局,一直饱受外界争议。
湖南卫视总编室副主任肖宁表示:“湖南卫视频道定位一直是快乐、青春、时尚,在剧本的选材和电视剧操作的各项流程上,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创作主流大片、精品大片,不断的贴近社会主流价值观、主流观众群体的审美喜好,在满足收视需求与心理的同时,湖南卫视的大方向和基调并不会因题材而改变。”
这一重大举措在湖南卫视看来,亮点在自制和偶像。从《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八千湘女上天山》到2011年献礼建党90周年主旋律作品《我的青春在延安》和《风华正茂》,无论是剧本和题材的挑选、演员的选择,一直力求打造最优秀的自制剧品牌的湖南卫视,将自身的优势展现的淋漓尽致。
偶像不肤浅,偶像也励志。肖宁对此表示,湖南卫视不仅仅是为献礼建党90周年,也是为奋斗中80后、90后树立励志榜样。“湖南卫视的主旋律作品希望能够让年轻人从革命先辈的青春成长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塑有着重要的意义。”
红色综艺不减
除了《我的青春在延安》、《风华正茂》两部主流红色青春偶像剧以外,湖南卫视“红色青春季”还囊括两部剧情式纪实片《青春作伴》、《青春放歌》,两部历史进程纪录片《那年七月》、《党的儿女》以及三台风格迥异的主流晚会《和未来有约》、《端午赋》和《七一晚会》。
剧情式纪实片《青春做伴》、《青春放歌》借助天娱群星的参演,网络人气一路走高。而此次献礼专题片视角也颇具特色:《那年七月》以1921年的旧纸媒为切入点,以“时代背景”、“主义之争”、“青年领袖”、“一大召开”为分集点位,找寻历史细节,还原历史状况。《党的女儿》系列专题片则是每期介绍一位红色银幕人物,在5分钟的时间内,用新语态新角度解构人物。选题范围不仅涵盖孔繁森、任长霞等真实的优秀党员代表,连《潜伏》中的余则成,《亮剑》中的李云龙等也作为红色人物入选,创新红色人物类专题片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红色青春季”的点睛之笔,《七一晚会》与以往不同,将更多地呈现出80后、90后优秀党员的精神风貌,捕捉年轻一代党员的独特风采,弘扬革命英雄价值观。
此外,在综艺访谈新闻类节目中加入“献礼”主题,也在湖南卫视的策划之中。比如马上进入选秀高潮的《2011快乐女声》,以及名牌栏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都会为“建党90周年”主题推出特别节目。
着力后续产业链
为了集中展示“红色青春季”的内容资源,湖南卫视在整合传播上也下足了功夫。据肖宁介绍,湖南卫视将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不但整合自身的媒介资源,利用频道各个栏目、宣传片、网站进行宣传,也联合其他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传播力量,利用新兴网络产品强化即时互动。
事实上,利用湖南卫视的平台走上明星之路的人不胜枚举。从“快男”、“快女”到新锐主持人,通过选秀栏目、综艺节目挑选出的备受观众关注的选手或嘉宾,做针对性的包装和培训,乃至签约成主持人或是演员,仅仅是湖南卫视在自制道路上的第一步铺垫。
谈及自制剧的后续产业链,肖宁表示:“除后续的电视剧发行外,艺员的培养、新媒体网络版权的销售、电视剧产品的开发都是湖南卫视希望着力发展的方向。”在我们看来,能够区别于其它卫视,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将自制的路子淌出特色来,或将是湖南卫视完善整个电视产业链的重头戏。
文/本刊记者 翟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