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映前广告收入约占票房12.4%(图)

标签:
电影贴片广告票房广告导报娱乐 |
分类: 专题文章 |
从2002年至今,中国电影取得了持续的复合年增长,平均保持30%以上的高速发展。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在2010年达到101.72亿元,与此同时,这一年里电影映前广告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广告收入近12.6亿元,同比增幅达88%。换言之,这短短几分钟的映前广告所创造的收入已经占了总票房收入的12.4%。
据了解,影院映前广告,指播放于电影正片前的银幕广告。目前,我国的影院映前广告主要包括贴片、包月包厅两种形式。“贴片”广告是国内电影市场独有并最早出现的映前广告产物,以场次为售卖单位计算,随着影片拷贝播放的银幕映前广告。而“包月包厅”广告则是晚于贴片广告的另一种模式,它以影院内的影厅为单位,以月或双周为售卖单位,广告主与影院签订包厅投放广告的合同,广告投放期间可覆盖其所签影厅里播放的全部影片。
央视三维电影传媒在2005推出的“银幕巨阵-全国高端影院映前广告联播网”,就是基于上述包月包厅模式演变而产生的影院广告媒体化形式。银幕巨阵的特点在于:整合城市核心商圈内的优质影院,统一购买影院的映前广告时段,覆盖资源影院内所有制式(2D+3D)、所有影片、所有影厅的银幕映前广告。银幕巨阵的诞生,使得中国电影广告成为了拥有固定观影人群的媒体平台。
同时数据显示,在2010年不同类型影院映前广告投放占比中,银幕巨阵广告模式占据总体映前广告约78%的市场份额,相比2009年同比增幅147%;包月包厅模式相比2009年整体增幅98%,占据映前广告7%的市场份额;贴片模式则与2009年基本持平,平稳发展。
截止2010年底,中国电影市场观影人次达到2.8亿,观影频次同步大幅上升。电影,已成为现代都市主流人群常态的娱乐消费习惯。据CTR2010年夏季银幕巨阵资源内影院调研数据显示,每月观看一次电影人群由2009年的51%上升到2010年的77
%。由此可见,以央视三维“银幕巨阵”为代表的影院媒体,所针对的都市主流人群,正以每年1.5倍的速度增长,其媒体价值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