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午休一个半小时"被广告"5次 手机用户表示不堪其扰

(2011-05-11 16:28:27)
标签:

手机短信

广告

吴兆伟

浙江

楼盘促销

商家

群发短信

广告法

广告导报

分类: 导报前线
核心提示:如今,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正因如此,许多商家将其作为重要的营销渠道。可过分密集的“轰炸”、强制性收看的特点、无法规避的无奈,也让不少市民质疑,这是否是一种新的骚扰?

 

商家为何偏爱用短信“轰炸”市民?此类“骚扰”究竟归谁监管?法律界人士又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本报“新闻深呼吸”栏目展开了调查。

午休一个半小时"被广告"5次 <wbr>手机用户表示不堪其扰

 午休一个半小时
“被收”5条促销短信

 

12:23 “×××首创尊贵台墅型制,坐拥柯岩鉴湖双核心景区,华美绽放4·29~5·1房交会,××展位恭迎品鉴。”


12:30 “×××,揽兰亭湖百亩水域,享法兰西贵胄生活。‘五·一’期间推出限量特价房,售完即止。”


13:14 “今晚七点客户联谊会,特邀请你参加。你也可以带朋友过来,有礼品送。地址:×××。”


13:29 “迎合调控,品优价实。×××存抵活动火热进行中,存1万可抵放款28888元,活动日期4月29日~5月6日。”


13:57 “5月7日柯桥×××盛大公开,总价58.8万起,首付12万起,抢购83平方米绝版复式精装公寓,挑高6米,享92折。”


……


这是市民王先生4月29日午休一个半小时内收到的5条商家促销短信,其中4条是楼盘促销的。


“我每天中午都有午休习惯,可那天根本没休息好,每隔一段时间,就被手机短信提示声吵醒。”王先生至今保留着这些信息,谈起商家的“霸道”促销行为,依然十分懊恼,“这些促销短信不分时间段地发过来,根本不考虑手机用户的安宁,你不看内容吧,又怕有什么要紧事。”


维权有难度
拦截屏蔽有方法

记者调查发现,王先生等市民收到的楼盘促销短信,其发送的号码很多都是异地移动号码,有福建、湖北、河北以及贵州等省份。


记者一一进行了拨打,尽管能拨通,但一直无人接听。


业内人士说,商家喜欢利用移动号码群发短信,真正的原因还是费用比较低廉,一条短信4分钱,一万条短信也就400元。


“现在广告载体比较多,成本相差很大,加上国家对房产不断调控,如何将楼盘促销信息传递给用户,我们当然要进行市场分析。”该人士的话,记者也从市区多家楼盘的营销人员口中得到证实。


一些楼盘负责人说,群发短信一般以手机号段为界,大面积发送,这样楼盘促销覆盖面比较广。


当记者想了解对于如何与群发代理商合作,各家楼盘负责人均不愿意透露。


楼盘促销短信发送者,很多是外地移动号码


垃圾短信促销,商家乐开怀,市民伤不起!


市工商局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对短信广告还无法定性。


根据《广告法》规定,广告经营者和发布广告的载体都要有许可证,但用短信作为广告载体是新事物,而目前法律还没有明确规定。如果消费者因相信商家的短信促销而进店消费,如果发现广告内容与实际不符,可以向工商部门举报,工商部门可以对广告发布单位进行调查。


浙江德顺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吴兆伟说,商家频繁给市民发送短信,其实侵犯了他人的生活安宁,也是一种侵犯了公民隐私权的表现。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应该得到保护。因此,遭受侵犯的公民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现实生活中,由于起诉搜集证据等程序麻烦,绝大部分公民面对这些骚扰短信只能忍气吞声。


但现在一些智能手机都有拦截屏蔽功能,你只要把不愿接收的信息、电话列入“黑名单”就可以了。


各方说法
广告投放者说:短信促销传递信息


某售楼处的工作人员:短信促销只是一种广告形式,不仅推广了我们楼盘,也向人们提供了更多楼盘的信息,这个业务是由移动通讯公司或群发代理商提供的,“扰民”之事应该去找这类服务企业反映。


某售楼处工作人员:只要移动用户的手机在某一地域有网络信号,就可以接受到其公司群发的楼盘促销短信。这种没有明确目标群体的发送短信,的确存在“扰民”嫌疑,如果有市民觉得烦,可以将手机号码告诉我们,从而让群发人员把该号码屏蔽掉。


广告代理商说:便宜是硬道理

市区一位从事短信群发的代理商:成本偏低是房产商等商家选择短信“轰炸”的重要原因。


通讯运营商说:

对群发短信商家进行实名登记

市区某通讯运营商负责人说:因为短信群发成本较低,一些商家越来越倾向采取这种广告形式进行促销。促销的方式一般是商家找一些个体短信群发代理商,他们大批量低价购买异地移动卡号,然后利用短信群发器进行群发。


目前,绍兴的各通信运营商正在积极净化运营环境,抵制垃圾短信。通信公司如果提供群发服务,有两种方式:一是公益短信,譬如防空短信、年底双禁短信等等;二是与运营商签约的商家,可以每天发送限量的短信,运营商与这些商家有特别的约定,比如要求商家进行实名登记并在短信末尾真实署名,发送对象必须是商家的会员,发送内容涉及信息沟通、交流、服务关怀等,再次就发送时间和数量也作了一定的要求。


短信太多被迫换号

电话“轰炸”防不胜防
谁泄露了我的信息,当心法律的制裁

“楼盘促销短信太多了,我一天至少收到八九条,删短信的速度还没有接收的速度快。”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毛先生说。在他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40多条楼盘的促销短信。


毛先生说,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手机号码怎么会被房产开发商看上,由于短信太多,影响开车,他最终选择换了一个号码。


从事地质勘测的钟先生说,由于自己的业务比较广,每天能接到许多陌生电话,有时没接到,自然会拨打过去。“可最近常常上当,拨通后才知道是某楼盘的电话营销,看来一些楼盘不仅用短信促销,还用上了电话‘轰炸’。”钟先生说。


“面对未接电话,到底回不回拨如今成问题。”钟先生颇感无奈,这些广告电话基本上是固定座机号码,无从分辨是否是广告。


9日下午3点多,记者在采访王先生的时候,王先生的手机就有一个“未接来电”,他拨过去,一听得知是某楼盘的售楼电话。


采访中,许多市民对商家的促销短信和电话营销表示反感。当然,也有个别市民对这类促销短信和电话营销表示理解,认为这毕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广告方式,让人们能快速知道商业信息,但不分时间地且反复发信息、打电话,肯定是不妥当的。

 

“不仅仅是姓名,连家庭住址都清楚,我的个人信息怎么被商家知道了?”采访中,许多市民对商家的电话促销最为疑惑。


记者调查中发现,对此问题,短信群发代理商以及通讯运营商均讳莫如深。


但知情人士说,住宾馆、购物等等,现在城里人很容易将个人的信息告知别人,一般商家承诺不会泄漏客户的个人信息,但也存在一些内鬼,将客户的信息泄露,也有一些掌握公民信息的行政机关人员将公民个人信息出售牟利的。


浙江德顺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吴兆伟说,从目前群发短信方式看,一种是代理商撒网式发送,这需要通讯运营商进行监管;还有一种是商家通过不良渠道获取他人信息,有选择性地群发短信,这涉及到刑法犯罪问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来源:绍兴网记者:王晓宏)kx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