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前线】奥美的创意之泉
(2008-12-24 12:05:58)
标签:
奥美ae创意总监导报林宗纬台湾杂谈 |
分类: 导报前线 |
座落台北信义计划区,全世界规模最大、最专业的整合传播集团奥美台湾总部,办公大楼内外散发都会时尚气息,丝毫不逊邻近华纳威秀、NEO19等台北东区知名娱乐据点。
招牌只是清晰的中英文字样,大厅没有跨国企业刻意挑高的空间派头,台湾奥美门面低调却善用半透明压克力与玻璃,以红、白与透明三色和圆弧状动线营造简洁灵巧的空间感,访客一进门,就感受到创意人的不落俗套。
最不落俗套的楼层,就属会议专用的3楼,会议室该是智力对决的竞技场,这里却聚集以戏剧、舞蹈等八大艺术为主题的8间会议室,例如内有大型石材桌面与小型雕塑的罗丹小馆、附有屏幕麦克风等KTV包厢配备的约翰鸟笼,每一间都有令人惊艳的趣味。
然而,摩登有趣只是吸睛的一面,集团内的奥美广告,每年获得国内外百余座广告奖,还有更趋近贩卖创意本质、严谨而专业的一面;这一面尤其贴近广告业务(AE)的生活,他们在创意产出过程中,负责流程控管与联系角色。
典范的身影
AE应该是team leader(团队的领头者),领导客户、创意跟企画等整个案子的团队,不仅专业上要精准控管流程,还要照顾团队情绪,让伙伴工作事半功倍。奥美广告执行创意总监胡湘云相当看重AE在流程中的领导功能。
9月,奥美发起一项集团中空前的常态奖助计划,源由是为纪念今年7月猝逝于北京奥美广告业务群总监(GAD),林宗纬。
林宗纬的过世,意外证明自己做为一位优秀AE的影响力,纵使从台北派任北京将届一年,他的台湾奥美广告同事,部分人在他过世隔天便请假往北京协助他的身后事;一部分人则前往台湾林家照顾他的双亲;更不用说专程前往北京的上海奥美人,林宗纬遗体运回台湾那天,台湾奥美广告董事总经理李景宏亲自率领20位同事前往机场迎灵。
为了纪念林宗纬,奥美同事着手制作纪录片,详述他为人的温暖与对广告的热爱,甚至仿效奥美创始人语录制作手册,里头收录奥美人给他的留言。而为了鼓励广告新人的奥美林宗纬红领带奖助计划,就是为了传承林宗纬的精神而起。
超优AE,奥美精神
奥美要的,是有头脑的绅士淑女。有脑袋并且gentle,林宗纬就是很好的样本。曾是他直属主管的奥美广告副总经理吕丰余笑说,自己受访时的穿著以林宗纬的标准来说很逊,他很neat(干净简洁),认为AE从里到外都要给人专业感,所以他总是穿着整套西装,西装口袋还有丝巾,丝巾上绣了名字,还有袖扣,不在意别人觉得他过矫情,我觉得他打从心里尊重这个职业。
林宗纬坚持衣着整洁的专业形象,却又生性开朗爱耍宝,神情姿态总是轻松幽默,无形中瓦解合作伙伴心防,有些业务进来开会,创意人员会觉得很紧张;林宗纬过来,我会觉得松,就是怎样都可以讲个笑话,不管事情是不是已经很严重了,让你觉得有个逗点,可以呼吸一下。与林宗纬私交甚笃的胡湘云回忆着说。
不过,他的成功,并不只因为讨喜的外在表达。
曾与林宗纬合作、成功使品牌年轻化,两人后来成为好友的摩托罗拉营销企画经理许文贤说︰他服务客户的能力很好,为了让我对提案买单,总是做超乎预期的成绩;为了一个垂直整合方案,下功夫了解媒体、网络等曝光管道的情况,主动担任各广告代理商间的沟通界面,让我们省去很多力气。
协调沟通敢担当,广告业务必备
广告AE从新人开始,就必须处理广告案件相关流程与琐事,更要撰写许多给客户、公司创意与策略部门的简报,小AE没有决策权,但是跑流程做报告时,常因不知道该做到多精确而捱骂;等到变成SAE(资深业务经理)或AM(广告经理),为能跟各部门专家沟通,做出决策,要做很多功课。曾任职李奥贝纳互动营销部门的李先生表示。
作为广告主与创意部门间的桥梁,AE还必须有独当一面、解决冲突的聪明。好业务第一就是要站在前面,敢承担,有很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很会处理事情。吕丰余说,在客户面前,业务要软硬兼施,为创意人员争取空间。
他很懂沟通协调,客户要求常像坦克车一样压过来,希望所有的东西现在就给,可是林宗纬知道怎样设定优先级,如果对方一次要3件事情,他会问:您觉得哪些最重要?这星期真的只能做到哪些事情,我周二、周三会再给你什么东西,他总是能拿捏好tone and manner(调性与节奏),很有道理地跟对方沟通。吕丰余称赞着。
累积信用,对伙伴真情真意
林宗纬还会累积个人信用,像提存款一样,在遇到很大压力时,对客户动之以情,他会跟客户说:大哥,我跟你讲,我能做我会不做吗?你看上次,不是两天就把东西赶出来,能做我会不做吗?
在认真聪明之外,林宗纬为什么能交到这么多朋友?职场里的真情谊从何而来?
我常跟年轻AE说,你要人家怎么对你,你就要怎么对别人,林宗纬跟我共事的时候,我们常约出来喝咖啡,聊的大部分不是案子要怎样进行,而是我们要如何让广告团队更有战力,那是一种同舟共济的感觉。许文贤说,林宗纬对客户的同理心让他印象深刻。
胡湘云透露,林宗纬跟她一同赴海外开会,知道她没跟随集体行动,一人留守饭店,便也跟着留在自己房间里,只为了顾虑她的人身安危。他说︰我怕妳肚子饿的时候,没人陪妳去吃饭。那真是一种有情有义的贴心。她认为自己是失去一个朋友,不是同事。
林宗纬的广告人生将做AE等于做人这个道理做了完美诠释,但是完美可否被学习?
他对我们要求很严,可是大家都相信他,服气他,因为他要求自己更多,24小时内寄出去就好的拜访报告(contact
report),他一定当天下班前做好。曾是林宗纬业务团队一员的业务经理涂蝶说,林宗纬很少直接要求什么,他只是身体力行,让大家知道:他可以,所以大家也可以。
从早期的马克斯韦尔咖啡、左岸咖啡馆、茶里王……到近年的全联社、多喝水、奔驰汽车……奥美壮大孵育了无数品牌,引爆各种热门话题;更以种种或浪漫动人或幽默嘲弄或无俚头的故事,塑造了大众的潜意识心智与社会价值。对很多广告人而言,奥美是他们心中一生必须朝拜一次的圣地,至今仍与台积电、统一、鸿海等企业并列新生代职涯的优先选择。这么多年来奥美培育出无数的创意人才,在两岸三地、各行各业大放异彩。
资深奥美人叶明桂有一年参加集团研讨会。早餐会议上,他碰到一位头绑黑色头巾的印度老人,他以严重颤抖的双手与叶明桂交换名片,这是我拿过最棒的名片了。他的头衔是董事长,上面却印着一张六岁小男孩的照片。
保持孩童般好奇心 创意无处不在
他问对方照片的由来,对方回答:这是我六岁时的照片。提醒我们要永远保持六岁的好奇心。拒绝成长、开除大人!他每一个工作伙伴的名片都印着六岁时的天真模样。结果,这位老者是会议中最具创意、最有前瞻性的演讲人。
他们用眼睛、耳朵,在书本里、餐厅里、公交车上,在没有人注意的角落里,观察、记录与想象。你的杂音,是他们的天籁。
一则则无意义的对话、一幕幕无意义的画面,被他们喀嚓拍了下来,存进脑海中,变成创意的养分。忽然在某一天,某个神秘的时刻,这些杂音蹦出脑海,转化成别人从来没有看过、从来没听过的天籁。
创意总监卓圣能说不知道自己是否没有安全感,从小一直注意别人、注意环境,而且会看到很细微的东西。不管是在餐厅吃饭或者坐车,我老是在观察,听别人说什么、看别人做什么。
为什么别人做这个打扮?为什么他会在这个时刻出现?陌生人的人生故事在卓圣能的脑中无限延展……。
让想象力帮助阅读
对他方的想象也延伸到阅读。喜欢买书、藏书三万册的他,特别喜欢买自己看不懂的书。例如,他不懂日文、德文,当然也不懂印度尼西亚文,但每次出国旅行,总将大部分时间耗在书店。书店是他了解异国文化的窗口,然后,扛着一堆看不懂的书飘洋过海回来。
看图片啊,就是因为看不懂文字,我会用想象力看图编故事,!现在这个可能讲什么呢?他自问自答,前前后后翻阅,猜想揣度中看完一本书。艺术、摄影、文化……我什么书都看,虽然什么都不精。买书成痴后也没那么多时间读完,看书都靠想象力。
身材高瘦、一派阳光男孩气质的创意总监龚大中,则有自己独特吸收养分之道。他自认是很不喜欢看书的文案,但我是很认真在生活的人。
他认为,创意就是将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端看脑海有多少材料可以运用。阅读是一种方式,却绝对不是唯一或是最好的,你可以去看很多很多电影,或是很多很多舞台剧;或者每天在家看电视也可以,就做广告来说,这些都是知识也是养分。
用心生活,丰富脑袋记忆库
对他而言,故事就在每一个角落,等着他用心去体验、去撷取,我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故事,都是材料。如果你很用心地去过、去感受,就会记住它,就会把它放进一个数据库。
龚大中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记录当下触动他的事情,以及突发的想法。
常常,他记录的东西都是别人眼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一次他在下午坐612公交车,附近坐着两个一看就像姊妹花的五、六十岁阿姨。他习惯性地竖起耳朵,偷听她们的对话。
姊姊突然抛出问题,问坐在后面的妹妹:在美国一个餐厅里头,有很多男人在吃饭,其中一个是犯人,有个警察一跑进餐厅马上把犯人抓走,请问为什么!你这是脑筋急转弯喔!
妹妹开始很认真地想,我知道,犯人脸上写了一个犯。他看起来很坏。一连认真想了三、四个答案,姊姊频频摇头说不对,最后公布答案:因为餐厅里只有一个黑人,嫌犯是黑人。妹妹大怒:你又没跟我讲有黑人白人。于是翻脸生气不说话。
看着快六十岁的老姊妹孩子气地冷战起来,龚大中忍笑忍得好辛苦。
冷战三分钟后,换妹妹发球了:好,那我问你,世界上最小的岛是什么岛?姊姊还没反应过来,妹妹就说:你不要回答,是安全岛。你看我都直接告诉你答案。听到这里,龚大中到站下车。
这个世界很大,这个世界的故事与知识很多,不必舍近求远,刻意去做什么,用心生活,很多事情朝你撞击而来。他说,很多人坐公交车时想心事,或者什么都不想就过去了,但那个下午,龚大中看到一对六十岁老姊妹的情谊、看到斗嘴后面很深的情感联系、看到老人家童真的乐趣与活力。对他,这就是值得记住的、珍贵的故事。
这个故事进了他的记忆库里,让时光酝酿发酵,也许就在某一天,时机成熟,这段记忆开封时已化成扑鼻美酒,成为创作素材。(本文系读者投稿
作者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