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人物志】彭钢:一直站在弓弦上

标签:
人物志弓弦企划总监消费者彭钢中国区杂谈 |
分类: 人物风云 |
达彼思141 中国区消费者洞察企划总监
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
卡帕所说的战争已经不那么真实了,如今更真实的战争是市场上的战争。因此此话可改为:如果你做的广告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消费者不够近。达彼思141之所以有如此的改变,那是因为它离消费者够近。而彭钢,则是那个离消费者最近的人。
从企业的市场调查员到达彼思141的中国区消费者洞察企划总监,彭钢其实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了解消费者。“孔子有句话:唯有大愚与大智者不变,我们都是常人,所以我们一直在变”,彭钢说。十多年与消费者亲密无间,因此,对于达到彼思141‘思变’的理念,彭钢有着更为真切的理解与感受。
“‘思变’理念的前身是思辨,也就是达彼思141经典的USP理论。从思辨到思变是一个把领先的思维力转化为生意引擎的过程。一个好的广告公司应该做的是和人沟通,如果忽视这些变化而只是强行售卖商品是没有长期意义的,达彼思141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才有思辨到思变的演进。‘思变’有三个特征,那就是捕捉变化、拥抱变化和推动变化。关于捕捉变化,我们的思考方法和别的公司不一样,很多广告公司思考的是怎样让品牌和人建立关系,他们建立关系都是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的,因此看到的是那些已经发生过的可以被用来做接下来的事情的既有的变化,达彼思141则不仅回过头去看大背景,更是要预测未来,要找到明天会如何改变。一句话,他们是在用过去看未来,我们是在用未来看未来。在捕捉了变化之后,我们就去拥抱变化,把在消费者洞察中发现的有意义的点变成推动品牌改变的引擎。当然,我们不是被动地接受市场的变化,在领先思维能力的驱动下,我们更要做世界变化的线索和推动者。”
作为中国区消费者洞察策划总监,彭钢的工作其实很具体,“你不要把我想成一个一天到晚只坐在房间里或马桶上想事情的人,我所做的是一件最基础的事情,那就是深入消费者,接下来,我们会进行一个四级市场的研究,会入户研究,和农民们一起生活,去观察他们作为一个人的行为。”
目前,通过以彭钢为首策略协会的努力,达彼思141已经建立了一个叫做“change room”的在线知识库,“一个良性的组织,它的任何核心能力都是在不断扩散的,因此我希望在达彼思141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对洞察的价值的认知,这也是让大家都感受到价值的重要方式。”
当被问到目前的工作状态时,彭钢说:“二十四小时待命,随时准备着去往另一个地方。目前我们手里已经有很多料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它变成一个美味的菜肴——客户的生意。”是啊,谁让他是站在弓弦上的那个人呢,没有他们用消费者洞察带来的思考力,达彼思的“思变”就是无本之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