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告导报】导演,广告是给您练手的么?

(2006-06-27 18:24:13)
分类: 导报杂谈
小兵看“广告与导演”

文/上海神兵影视广告有限公司创作部文案 杨杰

前段时间在网上浪来着,忽见一张姓名导——当然是电影导演,说了这么一句话:“训练未来导演们,可先拿广告练手。”

这话,我横竖听着都不舒服!

不仅我不舒服,有一商界大鳄,中国的网络巨头似乎也不舒服,就在最近,以商业的名义,给了这名导一记响亮的耳光:某网站耗资3000万人民币请来陈凯歌、冯小刚两位电影名导,外加张纪中这位电视“悍将”,为其网站分别拍摄一则长2分钟的广告片。

钱,不仅可以“搞掂”演员,也可以攻下导演。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商家获利,生意人,决不会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钱打水漂。这不,广告还未开机,已经满世界都知道了这则新闻——这就是信息时代“炒作的力量”。网络起家的这位老板先生,想必深谙其中的道道。

让我们设想一下三位名导艺术家的广告片完成或者未完成之后的效果,是陈导的波澜壮阔?是冯导的幽默睿智?还是张导的剑客豪情?这些都不是老板先生所关心的,按我的智商得出的结论就是:此老板最关心的一定是这些导演的人气,以及同时邀请这三位名导拍广告片这一新闻本身的商业价值,因为人气就意味着点击率,点击率就是日后的财源滚滚,先不说广告日后拍出来成功与否,现在看来运作得已经非常成功了,以人气为本的网络营销,市场在哪里——市场就在大家的关注里。大众期待的,也就是商家期待的,用句拗口点的话说就是“期待着你们的期待”。

自从中国有了第一条电视广告片起,对电视广告的优劣标准就一直在变,广告人和商家以及消费者或者说观众的标准也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一致过。成功的广告要好看还是要卖货,广告是行销的武器还是行销的手段,时代与事件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一定是不一样的,但广告是以是否为行销带来帮助这一评判标准一定不会变,所以我说“训练未来导演们,可先拿广告练手。”这话肯定是扯淡,看来还是我老板说的对:“电影是艺术,广告是科学”——籍希望达芬奇那充满艺术灵感的大脑得出爱因斯坦般的科学结论那肯定跟指望不了解市场的电影导演拍出的广告片一样是吃错了药,除非是像这网络大鳄一样,要的是导演的名气,至于他拍出什么片子来已经不重要了。打算跟我抬杠的哥们儿麻烦您告诉我哪部中国成功的广告片的导演是谁?您记得吗?您注意过吗?

这网络大鳄是谁?他怎么能不知道达芬奇得不出相对论的道理?有哪个广告开拍之前就弄出这么大动静的?——这就够了,广告要的就是效应,跟商人谈艺术,那就不是生意场上的事了。

至于媒体一直没有透露邀请三位大腕导演的是哪家网站,该老板姓甚名谁。这招想必也是该老板的高明之处:留下足够的线索,弄的地球人都知道,还就不告诉你啊就不告诉你。这胃口吊得,让你心痒痒吧?该君曾经自荐在张纪中的《笑傲江湖》中出演风清扬一角,未果——哦,我可什么都没说啊。


也说广告导演与电影导演

文/楚桥

杨杰的这篇小文,倒让我想起些别的事来了。

张艺谋大导演称,新手拍电影,可以先拍几条广告练练手。此言一处,惹得广告各位同仁愤愤不平,做“别拿豆包不当干粮”状。倒并没见有几个知名的广告大导出来发发言,大抵是各有各忙,也全没给当回事。广告是服务行业,总在这圈子里混,大家的脾气都很好,比不得搞艺术的,动辄大动肝火――人不能较真到这样的地步。

话是撂这儿了,张导做得也不差。曾一次他接受CCTV-6采访时就说:电影就得给人有冲击力,观众能记得住你几个画面,几个场景,就足够了,哪儿能指望再过十年二十年还有人拿你的电影情节津津乐道?

好嘛,这位爷是真把电影当广告来拍了,匪特如此,也出不来《英雄》跟《十面埋伏》。等陈导的《无极》出炉,“广告”型电影也算是登峰造极了,不过真要用广告行内人的话说,这广告拍得也实在不咋地。

讽刺的是,也差不多同时《千里走单骑》就出来了,大家都说这是张导的回归。怎样的回归?张导终于是找回讲故事的能力的,电影毕竟不是拍广告。

记得周国平说过一句话,女人学哲学,既伤害女人,也伤害哲学。拍电影的拿广告练手,伤不伤害得了广告不好说,对电影,倒真不是什么好主意。说到底,豆包是豆包,干粮是干粮,咱也别找谁不痛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