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科夫

标签:
波兰克拉科夫老城市场广场 |
分类: 游山玩水 |
这是我们在克拉科夫停车的地方。刚看到这里的时候感觉似乎并不陌生,在天津也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楼群,于是先就多了几分亲近。


有轨电车在狭窄的街道上奔跑,对于我都是儿时的记忆了。

出了停车场,最显眼的地方就是这个教堂。在路边,不管走到什么位置,总能见到教堂,据说在克拉科夫受到保护的老教堂就有六十多个。


克拉科夫几乎是全波兰唯一一座在二战中免受战火摧残的文化古城,完整保留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特有的风貌,因此古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也被联合国评为12座世界最美丽城市之一。


最让我喜欢的是这些街头绿地,看样子它们已经被保存了几百年。



反而是街道上没有那么多的树,行人走路少了很多障碍,还能尽情欣赏建筑物的精彩。

古时曾是克拉科夫的市中心,称作“主市场”。14世纪时商人们在这里经营各种呢绒制品,并在这宽敞美丽的广场上建起了专门的工艺品交易厅。文艺复兴时期又进行重建。该大厅一层是纪念品商店,二层是国家博物馆画廊,收藏着18至19世纪画家的作品。

我们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市场广场。右侧有一个高大的钟楼,它原来是属于市政厅的钟楼,现在市政厅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个孤零零的钟楼,现在是历史博物馆。

形成于于1257年的老城中央集市广场,是克拉科夫旧城区的主要广场,面积约为40000平方米,这里也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广场之一。在这里既有哥特式建筑圣母圣殿,也有文艺复兴风格的纺织会馆、市政厅钟楼以及圣亚德伯堂。2005年,中央集市广场当选为世界最佳广场。

一辆具有中世纪风情的马车从广场上驶过。中世纪的时候,这里也曾经车水马龙,是远近闻名的国际贸易中心,这个纺织会馆就是当时的纺织品交易中心。1034年起克拉科夫成为波兰首都,此后风光了700多年,直到18世纪以后迁都华沙,才逐渐衰落。这里能够接触到东方的文化,也许还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节点。




教堂里金碧辉煌。圣母大殿的祭台是晚期哥特式作品,庄严辉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圣母大殿的管风琴。最早建于1399年,现存的管风琴是1800年的作品。1908年按照浪漫风格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管风琴是三排手键盘,46支音栓。 1952-1973年间扩建至四排手键盘,92支音栓。1987年到1989年间再次对管风琴进行整修,并增加了祭台边上的巴洛克风格的唱经班管风琴,解决了大管风琴只能演奏浪漫时期作品的问题。


每隔1个小时,教堂钟楼顶部都会响起号角声,而且号角声嘎然中断,没有吹出一个完整的曲调。它是为了纪念13世纪的著名号手,他在蒙古人袭击城市时,发出警报,而被弓箭射中喉咙,小号的曲调便永远定格在这个地方。注意塔楼最顶层的窗口里那个小圆点,就是那支吹响的小号。


我们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市场广场。右侧有一个高大的钟楼,它原来是属于市政厅的钟楼,现在市政厅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个孤零零的钟楼,现在是历史博物馆。

原先市政厅的模型。

形成于于1257年的老城中央集市广场,是克拉科夫旧城区的主要广场,面积约为40000平方米,这里也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广场之一。在这里既有哥特式建筑圣母圣殿,也有文艺复兴风格的纺织会馆、市政厅钟楼以及圣亚德伯堂。2005年,中央集市广场当选为世界最佳广场。

一辆具有中世纪风情的马车从广场上驶过。中世纪的时候,这里也曾经车水马龙,是远近闻名的国际贸易中心,这个纺织会馆就是当时的纺织品交易中心。1034年起克拉科夫成为波兰首都,此后风光了700多年,直到18世纪以后迁都华沙,才逐渐衰落。这里能够接触到东方的文化,也许还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节点。



看教堂的这俩塔楼的顶部,有着明显的不同,这是有故事的。当时承建这座教堂的是兄弟二人,修建过程中,兄弟二人的意见发生了分歧,弟弟嫌哥哥的设计不好看,就自己另外搞了一套设计。哥哥不同意,弟弟就干脆把哥哥杀掉了,建成了左边那个塔楼。于是就有了这个奇葩的教堂。


教堂里金碧辉煌。圣母大殿的祭台是晚期哥特式作品,庄严辉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圣母大殿的管风琴。最早建于1399年,现存的管风琴是1800年的作品。1908年按照浪漫风格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管风琴是三排手键盘,46支音栓。 1952-1973年间扩建至四排手键盘,92支音栓。1987年到1989年间再次对管风琴进行整修,并增加了祭台边上的巴洛克风格的唱经班管风琴,解决了大管风琴只能演奏浪漫时期作品的问题。


每隔1个小时,教堂钟楼顶部都会响起号角声,而且号角声嘎然中断,没有吹出一个完整的曲调。它是为了纪念13世纪的著名号手,他在蒙古人袭击城市时,发出警报,而被弓箭射中喉咙,小号的曲调便永远定格在这个地方。注意塔楼最顶层的窗口里那个小圆点,就是那支吹响的小号。

前一篇:瓦维尔城堡昔日的辉煌
后一篇:老城的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