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欣民
欣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136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安灵渠

(2018-06-22 05:56:28)
标签:

广西

兴安县

灵渠

分类: 游山玩水
走进兴安县路边便见到巨大的牌楼,著名的灵渠就建在这里,这是兴安人的自豪。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县城里有不少关于秦始皇的雕塑,可以想见这灵渠和秦始皇有着密切的关系。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灵渠也整成了公园,圈起来收费了。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下面这张图标明了灵渠的位置和它的作用——联通了湘江和漓江两大水系,使我国的运河从北京可直达广东。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灵渠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秦堤、桥梁等部分组成,尽管兴建时间先后不同,但它们互相关联,成为灵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陡门,或称斗门,是在南、北渠上用于壅高水位,蓄水通航,具有船闸作用的建筑物。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陡门最早出现于唐宝历元年(825年),到唐咸通九年(868年)重修时,已有陡门18座。宋嘉祐三年(1058年),达到36座,为有记载以来最多的。经过历次增建及废弃,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陡门数仍有35座。解放后,据1975年调查,历史文献中先后有记载的陡门共37座,其中南渠32座,北渠5座,保存完整或大体完整的有13座,加上1977年重建的北陡,共14座;其余仅残存有几块条石,或下部尚有基石,可判断该处原曾设有陡门,但多数已无遗迹。由于有了陡门这种设施,故能使灵渠能浮舟过岭,成为古代一大奇观。正如《徐霞客游记》中所载:“渠至此细流成涓,石底嶙峋。时巨舫鳞次,以箔阻水,俟水稍厚,则去箔放舟焉”,可见其作用。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铧嘴,位于兴安县城东南3公里海洋河的分水塘(又称渼潭)拦河大坝的上游,由于前锐后钝,形如犁铧,故称“铧嘴”。是与大、小天平衔接的具有分水作用的砌石坝。从大、小天平的衔接处向上游砌筑,锐角所指的方向与海洋河主流方向相对,把海洋河水劈分为二,一由南渠而合于漓,一由北渠而归于湘。铧嘴原来的长度在现存铧嘴30丈外的上游,清光绪十一年至十四年(1885~1888年)修渠时,由于铧嘴被淤积的砂石所淹,才把它移建于现今的位置。但现今的形状却不是前锐后钝,而一个一边长40米,另一边长38米,宽22.8米,高2.3米,四周用长约1.7米,厚宽60厘米至1米大块石灰岩砌成的斜方形平台。在这个平台末端的南边,解放后又筑了长约30米的石堤。整个铧嘴由大、小天平的衔接处至铧嘴的尖端长90米。
兴安灵渠
铧嘴
兴安灵渠
大天平、小天平
接铧嘴下游是拦截海洋河的拦河坝,大天平即拦河坝的右部,小天平为拦河坝的左部,大天平与小天平衔接成人字形(夹角108度),因二者原属湘江故道,稍有崩坏,则无滴水入渠。小天平左端设有南陡,即引水入南渠的进水口;大天平右端设有北陡,即引水入北渠的进水口。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海洋河水在此分为南北两派。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虽经历代修整,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大小天平均为面流式拦河堰,轴线间之夹角108度,与河床方向的夹角大天平57度,小天平51度。坝体外部为浆砌条石及鱼鳞石护面,上游条石砌成台阶状。上游条石顶面用石榫连接形成整体,天平中部块石近于直立砌筑,称之为鱼鳞石,鱼鳞石下伏的沙卵石,上部为人工混粘土的砂卵石坝体,下部为原生沉积砂卵石。条石及鱼鳞石之间的胶结物,一部分为沙粘土及石灰,另一部分是掺有桐油的乳白及粉红色之胶结物,结构致密,抗风化力强,特别坚硬。枯水时坝体能露出水面。
兴安灵渠
灵渠的导游图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我们没去北渠,之沿南渠游玩。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兴安灵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