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中国客家博物馆

标签:
广东梅州客家博物馆 |
分类: 游山玩水 |
中国客家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区东山小溪唇客家公园内,这里曾经是工业污染重地梅县区造纸厂旧址。经过一番改造,一座圆形、典雅优美的崭新建筑与一群规模宏伟、古色古香的老民居融为一体,组合成客家博物馆群;其中包括博物馆主馆、黄遵宪纪念馆、大学校长馆、将军馆等。将客家博物馆与梅州地区民居特色相融合,成了博物馆的一大特色。

客家博物馆把“源”看得非常重要,建一口井在博物馆的入口处,就把“思源”这一理念彰显的特别清楚。

新建成的圆形博物馆颇有土楼的味道,

进入博物馆大厅,迎面的墙上就是这个大字!谁能念出来?客家话中第一人称“我”的代称。


这次参观博物馆让我明白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客家是一个民系而非一个民族”。客家先民,历尽艰辛,从中原展转迁徙到南方,并在当时的“蛮荒之地”扎下了根,繁衍生息,千载不绝。一方面他们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明带到所到之处,另一方面他们又与南方的古越等民族交流融合,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风俗文化,而中国客家博物馆则采用各种实物和材料来展现客家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令游客可以全面感受这个古老民系的历史文化魅力。


展厅内一架庞大的乾隆十九年间客家祠堂抬梁式“梁架”独占了一面墙壁。梁架呈“品”字型,通体呈暗褐色,梁上有贴金雕花图案,重量达数千斤,据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其结构竟与清朝皇家建筑主梁架基本相同。此项陈列品被研究者誉为“镇馆之宝”。这个保存良好的梁架是在拆除一个破旧的围龙屋时,馆长亲自查看后实物保存下来的。

围龙屋的模型


雕梁画栋极其精美



梅州人喜爱牵线木偶戏,耍玩儿的十分精到

可以用提线木偶书写毛笔大字!提按转折笔笔到位。

文化用品。从两宋开始,中原汉民五次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明清以来,梅州在经济文化发展上后来居上。尤其是在文化上,梅州拥有和保存着最典型的客家传统文化。近几个世纪以来,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统计数字显示,祖籍在梅州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超过360万。客家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因此有人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在主展馆一侧的达夫楼。达夫楼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是一座始建于1935年的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建筑,现在被建成客家匾额馆。(看门口挂的牌子,好像还要将其进一步改建成梅州文化名人馆)

馆内陈列的大部分为明清时期的匾额,分为功名匾、寿庆匾、字号匾、门楣匾、堂号匾、功德匾、综合匾七部分。该馆所展示的匾额是从广东、福建、江西等客家地区收集过来的,征集过程历时3年,一共征集了160方,陈列出的都是其中的精品。
客家匾额表达了客家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和欣赏趣味,反映了当时客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民风,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研究客家文化难得的实物资料。
客家匾额习俗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发展至明清广为应用。几千年来,匾额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之大成,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一种帝王将相与黎明百姓共享的、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精品。


大学校长馆设在先勤楼,占地525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是一座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砖混结构二进二层两横四合院式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该馆主要展示晚清以来梅州籍海内外大学校长、书记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及主要贡献,分为叶剑英元帅与教育、院士校长、知名高校校长、普通院校校长、党校及干部培训类院校校长、成人高校类院校校长、港澳台及海外院校校长、梅州教育发展简史等八大部分24个展室,共展陈228位大学校长。可见其文化影响的深远。




长长的名单引人深思遐想……




纯厚楼,将军馆所在地,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是一座建于1946年的砖木结构二进二层杠楼式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该馆主要展示从辛亥革命以来至今(1911—2007)的梅州籍将军在中国军事史上的风貌和历史功绩,分革命先驱、长征英杰、抗日名将、开国功臣、当代骄子、将军谱等六大部分13个展室,共展陈473位将军。

梅州这地界儿文武两道都有建树







在博物馆的一侧还有一个黄遵宪纪念馆。

黄遵宪纪念馆坐落在梅州市东3公里处的周溪河畔,建于1884年春,是由黄遵宪书斋“人境庐”以及故居“荣禄第”和民居“恩元第”三处相连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组成,占地面积1.53万平方米。
分为人境庐、荣禄第、恩元第等纪念景区;仿古城楼、黄遵宪纪念馆、黄遵宪纪念广场(含牌坊)、仿古风雨石拱桥、铜像、碧玉亭、黄遵宪纪念诗廊、书香园林等人文秀区及客家食肆、古玩街、亭廊、碧玉亭、仿真人雕像等服务区。
黄遵宪纪念馆,由黄遵宪书斋人境庐以及故居荣禄第和民居恩元第三处相连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组成,占地面积23亩。该馆是收藏、陈列、研究近代中国著名爱国诗人、杰出外交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黄遵宪的专题馆,是梅州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恩元第设有《黄遵宪生平事迹陈列》及《黄遵宪藏书陈列》。文化积淀深厚的人境庐、荣禄第、恩元第,展现了晚清时期客家人生活的历史风貌。


我没有走到它的正门,只是在它的后身转了一圈。这一组由民居改造而来的纪念馆别有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