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吴哥——美轮美奂女王宫

标签:
柬埔寨吴哥女王宫旅游摄影 |
分类: 游山玩水 |
我们参观女王宫的时间大概是当地时间9点钟多一点,据说9点至10点是拍摄女王宫的最佳时间段,这就得感谢导游小邓的细心安排了。

女王宫,当地人称班蒂斯蕾,即“女人的城堡”之意,导游说“女王宫”的名字是中国人给翻译的。这倒是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说她既有女人的精致又有王者的气概。关于女王宫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它是女人建造的,因为建筑的规模太过小巧,建筑上的雕饰太过精妙,不像出自男人之手;另一种说法是,这是一座后妃居住的宫殿。吴哥王朝时期,柬埔寨经常与邻国发生战争,因此在远离吴哥王城的地方建造宫殿,为在战争期间藏匿后宫佳丽。而导游的说法却不尽相同,他跟我们介绍说,第一女王宫不是女王居住的地方;第二它是用来检阅女兵的地方,由于连年战争,兵源十分缺乏,很多妇女都要要被征用服役。因而“由女人修建”的说法似乎比较靠谱,最起码也是有女人参与了修建。




据庙中据碑文记载,女王宫建于967年的罗真陀罗跋摩时期,完工于1002年的闇耶跋摩五世时期。原名“湿婆宫”,三座塔殿正中一座供奉的就是湿婆神。整个女王宫呈三进深院落的格局。进入第一道门之后是一条67米长的甬道,两侧有藏经阁之类的建筑,可惜都已坍塌,进入第二道以后有一条护城河围绕着主庙群,第三道门里边的住建筑群了。











与大部分吴哥古迹所使用的青砂岩不同,女王宫采用高棉特有的红色砂岩和红土建造,色彩极为艳丽;艳丽的砂岩上又布满了精美的浮雕,仿佛整个寺院是被精雕细刻而成的;那些雕塑里讲述着高棉古老优美的传说,据说也是最早将神话故事题材用于雕塑的建筑。众美聚合,使女王宫成了吴哥古迹中风格最独特、最精致、最具魅力建筑,代表了古代高棉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








女王宫主要供奉印度教的湿婆神。也有人认为该庙可分为两部分:以东西为轴,南侧供奉湿婆,北侧供奉毗湿奴。毗湿奴是印度教三大神中的守护之神。传说毗湿奴躺在大蛇阿南塔盘绕如床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每当宇宙循环的周期一“劫”(相当于人间43亿2千万年)之始,毗湿奴一觉醒来,从他的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中诞生的梵天就开始创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湿婆又毁灭世界。毗湿奴反复沉睡、苏醒,宇宙不断循环、更新。到了11世纪,女王宫被进一步扩建和改造。至14世纪以后它才被遗弃。










1914年女王宫才被西方人发现。1923年法国作家马尔罗从女王宫偷走了四件女神像,案件轰动一时。马尔罗很快被逮捕,失窃的女神像也随即被送回柬埔寨。此事件激起了人们对女王宫的兴趣,随后清理了女王宫的建筑,在1930年代对女王宫的修复中原物归位法也首次在重大工程上派上用场。人们起初根据女王宫的精致浮雕猜测其建筑时间较晚,1936年发现了奠基石之后才推翻此假设。女王宫曾于1975 年重修,但1979 年1 月越柬战争时又一次遭到破坏。2000年至2003年,为了防止雨水浸蚀,柬埔寨和瑞士合作的女王宫保护工程给建筑安装了排水系统。人们还采取了一些措施防止建筑被周围的树木破坏。然而女王宫一直不幸地蒙受文物盗窃的破坏。20世纪末柬埔寨当局移走了一些雕像原件而用复制品替代,盗贼们就将目标转移到复制品上。女王宫的一件湿婆及其女性化身乌玛的雕像被移至金边的国家博物馆保护,却在博物馆内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