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偶见《双玉兰堂》

标签:
麦积山太平寺双玉兰堂旅游摄影 |
分类: 游山玩水 |
参观了麦积山石窟回到甘泉镇,去老刘的朋友家写了几幅字,已是下午两点左右。我们还要赶路去天水市看看,就告别主人准备上路。主人送下楼来,告诉我们前方不远有个《双玉兰堂》要不要去看看?既然来到跟前了,就去看看。
没走两步,拐进一个胡同,就见到了这个不大的门脸。

匾额上题的是“太平寺”

院子不大,只有并排两个殿堂。

迎面右侧是一座大雄宝殿,与其他寺庙无大差别。

只是殿前的两株古柏有些蹊跷:柏树中寄生了槐树;槐树中又寄生了椿树,柏槐孕春,被人称奇。

左侧大殿就是《双玉兰堂》。见过这么挺拔高大的玉兰树吗?他们已经有1200多岁了。





将寺庙的简介附录于下:
双玉兰堂距麦积区约十五公里,原名“太平寺”,因寺内有一眼醇香的泉水,也叫“甘泉寺”。
太平寺始建于何年已无从考证,据《秦州直隶州新志》载:“马跑泉东南二十里为甘泉寺镇,有甘泉寺,泉在寺中厦下,一名春晓泉。”又记:“佛殿中有泉涌出,东流入永川,甘水极盛,旱不竭,冬不冻,土人引以灌田,作寺覆其上,号甘泉寺”。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诗圣杜甫流寓天水,赋《太平寺泉眼》诗篇,赞曰:“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此泉旱不缩,冬不盈,以清冽甘美闻名古今。泉东侧有两株苍劲挺拔的古柏,其中一棵柏树间寄生一槐树,而槐树之中又寄生一椿树,被邓宝珊将军称为“柏槐孕春”。泉之南侧两株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玉兰树。1954年邓宝珊将军撰写楹联“万丈光芒传老杜
双柯磊落得芳兰”。后又请国画大师95岁的齐白石老人“双玉兰堂”四字。1959年国庆节,邓宝珊和吴鸿宾同志托麦积山文物保管所将白石老人所书做成白底蓝字的匾额悬挂于寺内殿宇门上,《双玉兰堂》由此得名。
玉兰属木兰科,落叶乔木,别名应春花、望春花、玉堂春,具有先花后叶的特性,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原产我国中部各省,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种。白玉兰为亚热带树种,喜光而稍耐阴,高度一般不超过15米。而双玉兰堂院内的两株玉兰树高25米,围约2米,树龄已有1200余年,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罕见。每年清明节前后,玉兰树就会绽放雪白的玉兰花,高洁雅丽,芳香馥郁,与“双玉兰堂”的匾额交相辉映,为甘泉寺增色无数。
前一篇:会友天水市 顺路访名山
后一篇:游太行挂壁公路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