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库布齐沙漠

(2015-01-27 10:39:29)
标签:

旅游

库布齐

沙漠

分类: 朋友的文章
文摄/胡林石

《忆江南   库布齐》
弯弓弦,塞上大河边。金色沙丘形似浪,黄沙卷起恶黄烟。漠上乱云天。
沙湖浅,黄河细沙间。水草浮萍蓝水伴,禽鸟携幼树柳边。大漠也婵娟。
沙丘远,坡陡路尘扬。钲钲铁骑凭兴糟,车停荒漠牧人帮。路难亦徜徉。
斜阳下,辉照古道旁。登顶无拦抬眼望,孤独身影往昔装。千里寻朔方。
穹顶下,酥手把樽轻。飘满香醇仪酩酊,汉腔蒙调总怡情。夜幕不思明。
荒漠奇,甘草零丁出。簇簇婆梭伏地起,繁盛凭靠柱根输。只把液汤扶。

游库布齐沙漠
库布齐的一天(网版)

    2011年4月26日—5月10日,应友人王兴之邀我与辛民一起去中国六大沙漠之一的库布齐沙漠一游。王兴那年在内蒙插队,年过50岁回到内蒙改造沙漠,不拿国家一分钱创办甘草种植园。

    库布齐沙漠地处内蒙鄂尔多斯高原北部黄河几字弯内,面积1.61万平方公里。风成沙丘,北部为少量黄河漫滩地。沙丘高度多为几米高、少量十几米高。是距京津地区最近的沙漠,也是京津风沙源之一。去年夏季,从乌拉特前旗走库布齐穿沙公路、过毛乌素沙地到宁夏一游时,粗粗领略过库布齐。

    这次去库布齐沙漠正值春夏交替之际,是刮西北风的时节。由于去年至今没有有效降水,这里的一切都异常干燥,风起一定会扬起满天的沙尘。到达巴音乌素的第二天清晨,不期而遇的猎风呼啸而过,风起沙扬,弥漫在空中的沙尘使太阳暗淡无光,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后来看电视才知这次沙尘天气影响到上海地区、据说一直到了中国的邻近地区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

    这次大风足足刮了一天。一天足不出户,在屋里翻看王兴办公室里的杂志以解聊赖。傍晚时,风停沙止。第二天开着甘草园的北京牌皮卡深入库布齐腹地。甘草园办公的地点叫盐海子,盐海子地名源于这个地方有一个盐湖。巴音乌素镇就坐落在盐湖边。陪同我们进沙漠腹地是两名甘草园的职工,其中一位是当地蒙古族职工,叫柴达尔。从盐海子出发,沿通往新纳格尔庙(菩提济度寺)的村级路前行。一边走一边与柴达尔攀谈。柴达尔50左右岁,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问起他怎么能讲这么好的普通话,柴达尔便讲起了他的家事:父亲年轻时马骑的特别好,远近闻名,是当年傅作义将军手下骑兵团的团长。傅作义将军在北平(现北京市)宣布起义,同时电令驻守在包头的他父亲率骑兵团起义。讲他父亲时,柴达尔脸上流露着骄傲的神情。他边讲,我边在颠簸的车上七扭八歪地记着。他接着讲:刚解放时,父亲在政协工作,家里的情况还很好。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糟。到那疯狂的年代,起义人员不可避免地遭到沉重的打击。后来人们逐渐回归理性,回归早些时候对起义人员的政治承诺。我也得到政府的关怀,送到天津轻工学院学习化工专业。原来他的普通话说的流利还是因为上过学。
游库布齐沙漠
    在我们不知不觉聊天的时候车已经过新纳格尔庙走进无路的沙漠中。现在是植树的季节,每天都有人来往,应该留有车辙,只因昨天的大风使流动的细沙湮灭了地表一切人为的印迹。柴达尔从小在这一带放羊,对这儿的流沙变化了如指掌,在他的导航下,顺利地来到村长巴特家的蒙古包前。巴特家有5座蒙古包,这五座蒙古包不是传统的毡房,是用现代材料建造的不可移动的蒙古包式固定建筑。历史上,满族人称蒙古族牧民住的房为“蒙古包”,蒙古族牧民将自己住的房称“格尔”,汉族人 称蒙古包为“穷庐”或“毡房”。早些时候村长巴特将自己多余的蒙古包借给植树的人们住了。

    午时,在村长巴特家吃饭。蒙古族传统食品有“白食”、“红食”、“紫食”和“青食”。奶制食品为“查干伊德”,即白食,常见的“白食”有奶油、白油、奶皮、奶酪等。肉食为“乌兰伊德”,即“红食”,指用牛、羊、驼肉加工制作的肉食品,常见的有手扒肉、烤羊、血肠等。“紫食”指炒糜子、油炸面食等茶类食品。“青食”指沙葱、蕨菜、果类等。蒙古族饮食习惯是白先红后。村长巴特家就是白先红后,只是没有“青食”。沙漠中,只要不从外边带进青食,餐桌上就看不见绿色。真后悔为什么进去时没带些青菜,牧民是多么需要它!在村长巴特家的墙上看到一幅镜框,里面放着一张他们在干打垒方城前的留影。我们商定进沙漠的折返点在方城、一座不知什么年代的建筑。

    柴达尔的弟弟也叫巴特,在我们到达村长巴特家前已经先期到达。吃完饭后,为防止甘草园的车坏在沙漠里影响以后的工作,后面的行程是巴特开着他自己的车陪我们深入更深的沙漠腹地。这事深深地打动着我,不好意思言表的心情久久难以释去。又出发了。巴特以他娴熟的驾驶技巧,用难以想象的速度向一座又一座沙丘冲去。我多次走过大漠,这次可体会到了蒙人开车的方法。最近去四子王旗就听有人说:在内蒙开车,怎么开都行,只要自己别掉进沟里就行。尽管巴特冲着开,还是被个别沙丘挡住,这时只有将车倒到一定距离后再冲,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冲过去为止。人座在车中要牢牢抓住把手,如果放松地坐着头一定会碰到车顶。一边体会着巴特开车,一边欣赏着浑圆美丽的沙丘。
游库布齐沙漠
    我们在一块不大的标牌旁停下了车,只因标牌上写着“朔方古道”四个大字。大字下方有一排小字,说明古道东起沙漠的巴音乌素西至黄河边的巴拉贡,古道全程一百四十公里。走在昔日的古道上却丝毫看不见道的蛛丝马迹,眼前只有沙丘。大家站在古道附近最高的沙丘上,柴达尔指着远处东南西北4个点说:在这个范围内是古朔方城。汉武帝时,匈奴骑兵侵扰辽西等郡。汉将卫青率军从云中郡出击向西打击匈奴,经朔方地高阙(今内蒙杭锦后旗东北一带),迂回数千里,一路打到甘肃陇西郡。收复河套地区,建朔方郡。

    在朔方古道示意牌旁稍事休息后继续前行。车还是在急速中前行,我坐在车中不停地酌么,牧民是不是早已养成奔马的性格,开车也慢不下来。我问柴达尔为什么车要开的这么快。他说:沙地软,慢了不行。我同意他的观点,但有保留。因为在比较硬的地方巴特仍然不顾一切地向前冲。我有开快车的习惯,我想他也是这样。不久,麻烦来了。车冷却水箱的风扇皮带断的断裂的裂,已开锅不能行驶。这事出现在渺无人迹的大漠中,巴特和柴达尔却没有一丝为难。巴特走上附近最高的沙丘上打手机,一会儿又顺着沙梁往前走。柴达尔告诉说:准是手机没信号,打不通,他去找别人借手机去了。我们踩着巴特的脚印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他后面走。巴特与柴达尔两兄弟走沙漠如走平地,辛民还好一点,我走在沙地上呼哧带喘,好像腿很难从沙中抬起来。柴达尔怕丢下我们,边走便停下来回头望着我们。巴特则迈起大步一溜烟似地朝前走,一会儿将我们落下足有一公里远,远处的他就是蓝天与黄沙间的一个小黑点。终于,小黑点停下来了,渐渐变大。当我们走进才看到巴特站在一座被沙掩埋一半的房顶上打手机。这座房屋人去房空,周围没有一点生命迹象。手机还是打不通。巴特又朝另一座沙丘走去,我们还是跟在他的后面走,真累。一会儿,一个正在转动的小风扇叶片露出沙丘,这是风力发电机的扇叶片。走到沙丘上向下望,有一座房子,还有几头牛。这时我的腿再也不想抬起来了,不过不抬腿是进不了房子里。
游库布齐沙漠
    我们进屋时蒙族主妇微笑着看我们,算是与我们打招呼了,可能她不大会讲汉语,或者汉语讲的不好,不愿意与陌生人讲话。她与巴特说了几句蒙语后,将自己的手机递过去,便忙着为我们煮茶。这时巴特与外界有了联系。大家静静地在屋内休息。主妇将煮好的奶茶端上来,大家边喝茶边等待。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屋外响起摩托声,男主人来了。他带来一个不幸的消息,甘草园的车为我们送风扇皮带走在半途方向机的三个固定螺丝掉了两个,方向机没方向,也抛在半途。还有一个好消息,另一辆车正向甘草园的车赶来,很快就能修好车。

    这时挂在天空中的太阳沉落的速度开始加快,主妇将早先前煮好的羊肉装在足有三十多公分的大盘子中端上来,自然少不了烧酒。大家围坐在一起,用一个碗喝酒,你一口他一口;用手抓肉吃。主妇为不喝酒的人端上新蒸好的大米饭。

    饭后不久,一位牧民开着甘草园的车来了。回到我们抛锚的地方,新皮带一会儿就换好。在太阳的余晖下,两辆车一起向另一个目标火烧岩进发。火烧岩处在大漠深处,是一个宽二三十米突兀在沙丘中的红色岩石山。只可惜赶到山旁已是日落西山,没能看清它的真容。晴天白日闯大漠尚有想不到难困,漆黑的夜幕中那!我们没有去折返点方城,按原路返回。巴特拉着我们在前行,甘草园的车跟在后,两辆车紧紧相随。车大灯照射着前方,只嫌车灯不亮,车辙不清。巴特凭着他那牢固的记忆仍飞快地穿越着一个又一个横在车前的沙丘,在连环的沙丘中,他几乎百分之百地按来时的车辙往回开。

    夜空中繁星点点。回到驾驶甘草园那辆车的牧民家前。进屋看见床上一位姑娘侧身朝墙熟睡着,女主人听到声响急忙披着上衣从里屋出来,与大家打过招呼后为我们准备晚餐。休息时,主妇将一切都准备齐了。原来打算住在村长巴特那,因他家已有外人住,这家的主人邀请住在他家。虽然蒙古人有留宿外人的习惯、虽然主人盛情邀请,我们还是不好意思打扰他们。饭后,连夜赶回巴音乌素。

    夜幕中,走在回去的路上,天越来越凉,大漠中昼夜温差特别大,很冻人。回到甘草园夜已很深,如果巴音乌素这个地方养鸡,时辰应该是鸡叫头遍的时候。简单地做完个人卫生倒床便睡。由于年龄有些大,一天的兴奋劲还是无法平静,虽然身体疲惫,但思絮不断,一天的事情历历在目,很久才入睡。(玩儿大漠就是故事多,惊险刺激,趣味横生。)
游库布齐沙漠
    在甘草园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继续走在库布齐大漠的其它地方,与辛民两人环绕整个库木齐大漠,完成了走中国六大沙漠的计划,舒坦。
    最后,感谢王兴的热情款待和周到安排。

    胡林石  2015年元月20日整理
预祝读者春节合家团圆,健康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