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孩儿小孩儿一起玩儿——话说公平

(2013-08-09 17:23:15)
标签:

育儿

杂谈

分类: 朋友的文章

作者/游游

 

    小凡的到了三岁半,是个需要朋友的年纪了,每天都问我:妈妈,我能和谁一起玩儿呢?

大孩儿小孩儿一起玩儿——话说公平
    其实不管和谁一起玩儿,都有时会遇到冲突。小孩儿之间吵个架没什么大不了的。最近在美国遇到一些事情,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我们邻居有个小朋友,比小凡整小一岁,是小凡的好朋友之一。我们经常会去找她一起玩儿。两个小家伙在一起开心的时候挺开心,但也总是抢东西。作为中国家长,我本能的反应就是:她比你小,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她。 但是让我们来看看美国家长的做法。还是抢东西,那天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在家,我们一起说话,她们两个玩儿,然后就听两个人同时叫了起来,不用猜,就知道一定是在抢玩具了。然后美国妈妈看着丈夫,问了一句:谁先拿到的(这个玩具)?爸爸说Janny先拿到的。然后妈妈二话不说,把自己的孩子拉过来,跟她说:Janny先拿到了这个玩具,所以,你想玩儿的话,需要等一会儿;或者问问Janny,你可不可以玩儿,但是记住,要说Please。当然,同样的事情也会反过来,有时候是他们的小朋友先拿到了玩具,Janny去抢,那美国妈妈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Janny说:I'm sorry Janny, she got it first. Can you wait for a little bit? 一般来讲,在美国朋友家时,我很少插嘴管孩子,只是听着。因为我还是有着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方式。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种交流方式对孩子造成的心理暗示。美国式: 就一个玩具,你们需要轮流玩,如果已经有人拿到了,那你需要等一会儿;或者有礼貌的提出请求。中国式:你年纪大,你应该无条件让着小的。让我们从大人的角度退下来,变成孩子,变成那个年纪大的孩子,再想一想,你会想到什么?美国式:有道理,那我就等一会儿吧;或者我可以试试,问问她可不可以先给我玩儿一会儿。中国式:凭什么我大就得总吃亏?凭什么就因为我大我就总不对?凭什么她小她就可以想干什么就都是对的?其实,对错跟年龄没关系,扯上年龄,就让孩子们糊涂了。

 

    不要小看孩子们。一旦他们有了不公平或者占便宜的想法,这就会慢慢形成一种人格上的缺陷。比如,懂点儿事儿的孩子如果跟比自己大的孩子一起玩儿,总能听到大人用这种方式”向着“自己说话的话,他们就会慢慢觉得”因为我小,所以我做什么都可以。反正大人会批评比我大的孩子“。这样,孩子心中的那杆秤,就缺少了定盘的星。会让孩子慢慢丧失了对家长的信心。孩子会觉得我本来什么都没做错,是小的不讲道理,但最后被批评的还是我!一种负面的情绪就会慢慢积累。总有一天会爆发。到了青春期会跟家长吵架的时候,就会把家长种种不公都罗列出来,让家长们哑口无言。

 

    后来我好好回想一下在中国时的那些美国家庭,都是每家好几个孩子,少的三个,多的五六个,还真没听过哪个家长说过:因为你大,所以你得让着小的,这样的话。当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只是现在,我们的突然成了大孩子,所以意识到了孩子们之间也有公平的问题。只有保持孩子们之间的公平关系,才能引导孩子们健康交友,明白基本的社会规则。否则,孩子从小心中的公平感就会丧失,导致哥哥不爱弟弟,姐姐不爱妹妹。或者大孩子们见到小的就跑。因为,大孩子已经非常明白,对于小的,他们永远是错的。这绝对是个教育的误区。 现在我就能非常合理的想到在中国时,一个小区的大孩儿们见到小小孩儿时的情景:小P孩儿来了,快跑!

大孩儿小孩儿一起玩儿——话说公平
    可是问题又来了,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我们怎么能公平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或别人的孩子呢?如果是别人孩子的问题,应该怎么合理地指出呢?由于我们从来不说别人不好,尤其是当着人家大人的面,估计没人好意思张口说别人的孩子:你错了,是你不对。这个问题也挺棘手的。说实话,我也没有想的太好。我觉得,在中国,作为家长,比较好的方式是做个公平的维护者,帮助孩子们维护之间的公平关系。遇到问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描述刚才发生了什么,然后给出合理的建议。我觉得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进行让步。如果你提出的建议是合理的,即使不是你的孩子,也不会觉得你是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故意欺负他。比如,你自己的孩子正在玩儿自己的玩具,突然朋友的孩子来抢,结果出了争执。你该怎么办呢?如果是现在的我,我可能会:一、先平静气氛,让孩子们说说刚才发生了什么,两个人都要描述。因为是双方的角度肯定不同。二、帮助孩子们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得体。如果自己的孩子确实没错,可以向朋友的孩子给出合理的建议,比如:你刚才拿东西之前,问他了么?你有没有得到他的同意呢?如果没有,你现在可不可以问问他呢?也许他现在已经愿意给你玩儿了。如果你的孩子还不同意,这时可以开导自己的孩子:可不可以把你的玩具给你的好朋友玩儿一下呢?他真的很想玩儿。 其实,即使是小孩子,大多数时间还是通情达理的,只是有时候我们大人自己用错了方式,导致了孩子们逆反情绪。

 

    做家长,还真是需要点儿智慧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