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庆节,问候诸位博友。
嶂石岩应该说是有恩于我们,我们多次踏访,却无只言片语的回报。倒是新生前些天在博客里发了我们2006年去嶂石岩的文字和照片,勾起许多美好的回忆。于是翻出了2003写的一篇文章,一直压在箱底,不曾示人,今日晒出,权且充数罢了。不过,嶂石岩确实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两千又三年十月七日至十三日,游河北嶂石岩,遇秋日连阴天,山中景物难得一见,尽情尽兴无以忘怀。同行者刘(玉珂)、李(秉正)、夏(福章)、朱(文江)之属,靳兄友新有事耽搁,随后赶来。
太行少雨,秋后更甚。吾等此时再游嶂石,恰逢阴雨连绵,未见一日之晴天。或问:游人扫兴乎?曰:非也、非也!常人之游,或多怨言:天公不佑,美景奈何天!偏吾等寻新求异而来,不喜平淡无奇,但爱山中景物之变幻,雨里看山且不多见,云中登临更助灵感,岂不快哉!
嶂石地貌本属奇特,其石多为红色,势如斧劈立木,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断岸万仞,直上干云;截面峭耸,多呈弧形,状似回音壁,土人称之为“套”;一套之内,高约千仞,阔里许;套边有套,平列开张,不知其远;套上有套,层层叠叠,不知其高。山底仰望,层峦叠嶂,伟岸雄浑;山头俯视,队列仙人,岛出云海。三伏看冻凌,三九饮槐泉,东窥九女出浴,西阳一垴黄庵,阎王鼻子状元窑,重门锁翠宇宙峰……辗转变换,一步一景。
山雨濛濛,有云雾聚散无常,缭绕山间,山势忽而峥嵘,忽而迷离,平时未见之奇峰怪石、仙态神姿尽情显现。
山谷之内,烟霭聚拢。人入其中,飘飘乎有蒸腾之感。五步之外,物貌皆隐:山红则眼前一片红光,山青则周身尽显绿意,黑黄兰白之幻全随物转。心中有佛,眼前疑有佛光隐约;心中有喜,头顶盛开五彩莲花;心中悲怆,乾坤惨淡;心中豁达,满目空灵……眉睫之前,捲舒风云之色,满腹神思,随意念而蒸发。
风萧萧兮虚谷,草木奔腾兮云上。树影摇曳,如鬣扬扬;雨雾弥漫,似云腾腾;山风呼啸,神骏嘶鸣;草木旋飞兮万马奔腾。
云岫飞窜于山间,时而冒出山脊,化浓烟飘散;时而滑过山腰,做飘带款款。抬眼不见山头,回眸尽失来路。有水沫喷洒,只听飞泉。有生灵哀鸣,难觅真身。衣袂共纤云起舞,轻履随烟岚流转。身在何处?茫然不知,道骨仙风,飘然云端。
山民闭户,游人不出。山中唯四五子而已。清凉世界,空寂宇宙,人神合一,行者忘我。偶闻踏歌之声,细审其辞,乃激昂胸臆,痛贬时弊,讥所谓名流大腕者,“不知山里有奇树,却在瓮中笑大家”。或曰:“只顾床头摸奶头,不知山头有云头”。众人皆笑。或曰:“‘摸着奶头看山头’岂不更妙哉!”众人笑翻。于是乎,你添我补,凑成四句:摸着奶头看山头,却驭风头奔云头。兴头起处无由头,光头听了乐昏头……俗而雅,庄而谐,其声郎朗,或可绕梁,击掌而歌,跺脚而乐,忘乎所以,童心回溯,正所谓“骑云抱瀑闹风流”者也!
仗伞于山中,伞时而离顶切下,如持盾抵锐;时而反捲后扬,似挥帚扫房,山风使然也;虽有伞护,浑身亦将湿透,发贴乎鬓上,汤泞于鞋窼,周身冷暖全然不晓者,仙境使然也;风雨稍息,便展卷挥毫,泼洒胸中之丘壑,云泡雾涨,旋即持机拍摄,捕捉瞬间之灵光,激情使然也;更有人撑伞在沟底寻觅,抬头看山,低头问石,陶陶然,悠悠然,意趣使然。不问山外世界,不避天雨地寒,开怀一乐,扫尽忧烦,陶然忘机,不羡神仙。此情此景,人乎仙哉!爽神惬意,无怪乎古人寻觅。
故文以记之,使来者观之亦增寻仙之切也。余兴未尽,赋诗一首:
《游嶂石岩有感》
太行莽莽凸奇峰,断岸四叠奔太空。
登临须有凌云趣,多情石头为君红。





其石多为红色,势如斧劈立木,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断岸万仞,直上干云



截面峭耸,多呈弧形,状似回音壁,土人称之为“套”;一套之内,高约千仞,阔里许;套边有套,平列开张,不知其远;套上有套,层层叠叠,不知其高。


心中有佛,眼前疑有佛光隐约;心中有喜,头顶盛开五彩莲花


九女峰


鹰嘴峰


宇宙峰

阎王鼻子

重门锁萃
黄庵垴

状元窑


铜墙铁壁










槐泉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