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2011-09-16 13:58:06)
标签:

旅游

作者/张晓津

    本月初,从几个中学同学的口中得知,有个叫王兴的一中同学隐居在库布齐沙漠深处,整日摇旗呐喊的让当年的老同学、老知青们去他那里一游,据说他在那里种草药,搞演出的终日里乐不思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几个中学时期的老同学,开着我新买的本田crv,风尘仆仆地奔向了地处大漠深处的世外桃源。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七大沙漠之一,在黄河中游的南部,属于中国首富的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齐”是蒙语,汉语的意思是“弓上的弦”。如在空中俯视,400公里的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犹如一把大弓,看着这“黄河之水天上来”,使人联想到当年成吉思汗“一代天骄,弯弓射雕”的壮观场面。
    我们早上5点从天津出发,沿京藏高速行驶。早就听说这京藏高速的京张段的堵车现象十分严重,是全国出了名的“死亡地带”,大货车往往一堵就是几天,以致使当地一些村民因祸得福,在这一带靠卖水和卖茶鸡蛋迅速致富。所幸的是我们这一路上有惊无险,虽有堵车现象,但小车还是行走顺利,并无大碍,中午就过了集宁。看着一段段堵在高速公路上的大货车,车上的人难免有些幸灾乐祸,但想到那些依靠堵车发财的村民,因没有能挣到我们的钱,心中又感到有些内疚。

    下午五点左右,我们的车经包头在东胜下高速,很快就到了黄河大桥旁。三十多年前,这里既没有这条穿沙公路,也没有这座黄河大桥,我乘坐一艘破旧登陆艇过黄河,去内蒙兵团所属的20团施工。三十年后的今天,我站在这渺无人烟的黄河大桥上,看着滚滚东去的黄河,心中难免百感交集,30多年了,真是弹指一挥间,想当年,羽扇纶巾,风华正茂,指点江山,迎风舞剑;看今朝,破衣烂衫,两鬓斑白,饱食终日,不思进取,哎……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400公里的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

    晚上7点多,我们顺利的到达了地处库不齐沙漠腹地的一个近乎于荒废的小镇,一中的王兴,就是以这个小镇为他的根据地,在这片沙漠中开创出他那充满着神奇色彩的甘草王国。
    转天早上,在王兴的安排下,我们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沙漠之旅。
    离小镇不远的地方有一片湿地,由于连年的干旱,这片湿地的水已经不多了。我站在大堤上,无法想象到这片湿地在水多时候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尽管如此,一些叫不上名的白鸟仍在水面上自由的翱翔着,似乎是在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的壮观和如今的无奈,诉说着这湿地的存亡和这小镇的兴衰是有着怎样的关联。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水鸟在自由的翱翔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湿地一角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湿地旁的沟壑

    正当我站在沟壑边极目远望时,身后突然传来了一声尖叫:“你们看,我拾到了什么?”
    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老同学手中高举着一块半透明的石头向众人炫耀着。远远看去,只见这块石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硕着耀眼的光芒。这就使我想起了辛民在这里捡到的一只旧碗,据说是宋代吉州窑的。正是由于辛民的这个夸世纪的发现,使我们即将有一次可免费随他去美国旅游的机会。
    我们几个忙走到这位大呼小叫的老同学身边,争先恐后地看她手中的这块石头,这块石头是什么材质并不重要,关键的是,这是我们来大漠深处的第一个发现,其意义很可能能和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提并论。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你们看,我拾到了什么?!”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这块石头闪着耀眼的光芒

    当天下午,我们开车去了大漠重镇独贵塔拉,原内蒙生产建设兵团20团的团部就在这里,当年我曾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四十多天。

    一到独贵塔拉,我就迫不及待的向当地人打听当年兵团20团的团部在那里。当地人一听说是找20团团部的,立刻热情的问我:“你是不是当年的“知青”?,咋还没有忘记这沙漠?”    

    我点了点头,还没有说话,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了出来。当年我插队的地方虽然不是这里,但这里因为是我们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这种旧地重游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所能表达。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独贵塔拉镇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们顺利的找到了当年的20团团部。
    当昔日的20团团部出现在我的眼前时,不由得感慨万分。当年威严的建筑以变得破旧不堪,团部与礼堂之间昔日的大操场如今已经成了当地的一家水泥构件厂。走进了当年看京剧《沙家浜》的大礼堂里,只见舞台的一角已经坍塌,屋顶有多处地方已经露出了大洞,因没有了椅子而变的空荡荡的地面上落满了野草和杂物,在门口能挡风的地方搭了一张大通铺,看来是工人休息的地方。
    我漫步在这里,往事像电影一样,伴随着我的泪水,一幕幕的出现在我的眼前。这里变了,变得面目全非,难以辨认。唯一不变的,是树立在团部门口那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原内蒙生产建设兵团20团团部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原内蒙生产建设兵团20团团部内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原内蒙生产建设兵团20团大礼堂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原内蒙生产建设兵团20团大礼堂内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团部于礼堂之间成了当地的构件厂

    就在我准备离开时,看到在团部的门口有一幅红布横标,上书《发扬兵团文化,打造兵团精神!》。看来,这是当年的兵团战士在近期回来时留下的,他(她)们没有忘记过去,没有忘记这大漠,毕竟他(她)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这里了。

    在大漠期间,我们曾两次深入大漠的腹地。
    我们来大漠的第二天,在王兴的安排下,我们乘坐着当地人开的北京吉普,向大漠深处走去。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大漠深处
    大约走了80多公里,我们来到了一户牧民家中。看到有客人到了,这家的女主人很高兴的和我们聊了起来。在她的述说中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大漠深处有人家

大漠深处有人家——内蒙游记(一)
    牧民自己的牧场

    我们了解到,现在库不齐沙漠内和内蒙其它牧区一样,为了保护草地的植被而实行了禁牧。禁牧后国家根据每家牧民的草场亩数进行一次性的补贴。但很多在大漠深处的牧民,宁愿交罚款,也不愿意离开这里。
    我看看外面荒凉的沙漠,有些不解的问道:“能去外面生活多好呀。你们为什么不愿意离开这里呢?”
    她平静的告诉我们:“我们牧民只会放牧,我们无法适应外面的生活。”
    我又问她:“你们不走行吗?”
    “不行,如果发现我们还在这里放牧就要罚款,不过这里的草场这么大,发现我们也不易。”
    “你要是没有钱交罚款怎么办?”
    “他们就拉走我的牛顶罚款。”
    “一头牛能卖多少钱?”
    “一万多。”
    我无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