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卫
自从辛民开博之后,我就把他的博客地址收藏了。我们曾经一起旅游跋涉,走了许多地方,他都有了详尽的记载。
辛民的记者生涯造就了他对生活敏锐的观察,流畅的文笔更显现出他本人的质朴无华。他的摄影创作大多也是纪实性随拍,在镜头中,让视线跋涉。
于是,辛民的博客影响了他身边的好友,不管是在国内外旅游还是在国外生活的朋友,都将自己的游记、随感、照片发表到辛民的博客上了。丰富的内容,异域的风情吸引了人气,他的博客成为一个同学好友相互交流沟通的场所,也有了知名度。
2011年元旦前,辛民一行六人开着两辆车一路风尘跋涉到了云南。在瑞丽发Mail告知我,这就出发到西双版纳来看我,让我高兴不已。
自从我2000年来到版纳,第一个来的是杨源。他有个会议在昆明,会后他“撺掇”了“头儿”到版纳来。
我在“中科院热带植物园”等着迎候他们的到来。导游小姑娘们看到我在停车场的凉亭里喝茶,打招呼的问我,我说在等候一个朋友,于是她们好奇地追问我是什么样的朋友。
等了一上午,小导游们看见我还在喝茶,比我还心切地问“你的朋友怎么还没有来啊?”接到杨源的电话,说行程改变,第二天才能到达。
第二天,我刚在凉亭坐下,小导游们就围拢过来,要见一见我的朋友。因为我在版纳生活了好几年,她们都是我的学生和朋友,却从来没有见过我家乡的朋友来过。
终于杨源的车开来了。他一下车,我身旁的小导游就在我耳畔小声的说,“怎么你的朋友这么老啊?”让我大笑不已。我对杨源说,是这里的气候风土人情让我变得年轻。
杨源随我一路参观,遇到的导游小姑娘们都向我们问候,杨源好奇的很。我讲了昨天和今天迎候他时,小姑娘们都想见一见我的朋友,他感慨万分,说没想到我在这里有那么多学生。
去年春节后,我的三位大哥从天津来版纳旅游看我,从小一起长大朋友,我又带他们来到植物园。重新规划修整过的植物园规模更大了,景色更加诱人。这时的导游已经换了几批了,许多小姑娘我已经不熟悉了。不过,在我的导游下,他们不仅游览了植物园,还去了雨林谷,看了野象谷,到傣寨吃了饭,跑到爱伲族茶山,玩得很尽兴。
这次,辛民等朋友还在路上,我们就保持着联络。要我到高速路旁的服务区去接。哎,你们几千公里的路都跑下来了,就差最后一里地还会找不到我?于是,辛民为我留下了一张照片。
辛民在版纳的游记三篇图文并茂,让我非常开心。尤其是《夜宿傣家寨》那篇,我看过后,立即打电话告诉了依光罕。她高兴极了,“真的吗?我要到你的电脑上看!”
光罕看了这三篇游记,还浏览了辛民博客里面其它文章中的照片。她对我说,你的朋友都很有学问,每个人都跑了那么多的地方,这些照片让我羡慕,也让我长了见识。
确实,从辛民的博客中看到朋友们跋涉的视线。一篇篇博文,一张张照片,让许多注视辛民博客的人羡慕着,获取了己所不到见识。
最新的博文是新生在美国拍摄的月亮。咱不能说“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只能说新生的摄影装备是比咱的强!并且,“三兔齐贺元宵节”的有趣现象也让读到这篇博文的朋友长了见识。
没想到自从2008年高白我们一起开车回去了内蒙第二故乡,更激发了他的思乡之情。前不久元旦前后,他独自一人跋涉云南,将自己的视线再次投向魂牵梦绕云南红土地,发了多篇博文和很多的照片。记录了所见所闻,这也是他多年在国外生活,对祖国建设发展变化的感慨。
还有我们常驻国外的女外交官向青,也时不时把在国外的见闻和照片发表在辛民的博客上,以独特的视角,向我们介绍了加拿大和新西兰的美丽景色。
也有朋友们在国外旅游的博文,这些文章和照片都记载了自己视线的跋涉。
辛民的博客中还有众多回忆和纪念文章,让我们的视线看到过去的历史,记录了前辈跋涉的脚步。
“让视线跋涉”是元旦刚刚开播的央视第九频道“纪录频道”中的一句话,让我借来作为博文的题目。我觉得,辛民的博客里面每位博主,都是让视线跋涉的旅行者,用自己的文章和镜头纪录了自己的观察,给读者耳目一新的视角。
在本文的最后,我想向大家极力推荐央视第九纪录频道。自从元旦开播后,它就占据了我晚上8;00到0:00的时间。从《方舟后裔》开始,每晚21:00播出一个小时受版权保护的生物地理节目,以后接连播出了《生命》、《大象的秘密生活》、《南太平洋》,都是极其美妙的!看那些镜头画面都是视觉的享受!更不知道在世界各地野生动物保护区如此近距离拍摄的近景和特写,究竟是如何拍出来的!不仅有陆生动植物,还有海洋动植物,让我们深切的理解“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珍贵和珍惜。
更有历史的篇章,《颐和园》、《帝国的兴衰》、《绥远抗战秘档》。还有考古大事件,《与龙同行》等。刚播完的《梁思成林徽因》更是让我们看到中国古建筑历史和对城市发展的思索。
我愿意让视线跋涉,我更想让诸位朋友从今晚起,就守在央视纪录频道,让自己的视线跋涉。
David
2011-02-19 18:40
编后: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的朋友大卫。他在西双版纳生活已经10年。年初岁末的时候,我们去云南,还特意到他那里住了些日子。老说去老没去成,这次总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大卫喜欢版纳,他认为那里应该是他的归宿,于是一住就是10年,而且要扎根,尚无回迁之意。我知道大卫是性情中人,做事往往跟着感觉走。我们多次交流,感到他此次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举措。人嘛,活就要活个舒心,况且如我辈这般年龄,还有多少幸福的时光可以浪费?他认为在版纳找到了他的幸福,那么他就去幸福着他的幸福好了,我会衷心地为他祈祷。昨天,他打来电话,说要在我这里发一篇东西,他要自己发,不想麻烦我。哦,发就发吧,反正我这里也是开放的,来者不拒。于是要走了我的登录方式。等我再打开博客,文章已经发出来了。
文中多溢美之词,但并非客套、虚浪之语,我从文中感到了他对朋友的真诚,感到了他对交流的渴望。谢谢你大卫,这份情谊我收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