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茶马古道

(2011-01-21 05:16:31)
标签:

旅游

分类: 游山玩水

寻访茶马古道
    博南古道上的杉阳镇
    12月19日下榻永平县县委招待所。这个县城不大,格局也有点像是个老县城的样子:有个十字街、当地的人见了生人总要多看两眼。招待所也改名叫“霁虹宾馆”——细问之下才得知,这个永平县城原来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的驿站,古道上有一个重要的通道叫做“霁虹桥”,宾馆就是以桥命名的,方便对外宣传,开发旅游。
    赶了很长时间的路,从今天开始,才正式玩云南。众人都来了兴趣,临时起意,去永平西南方向的杉阳镇,寻访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在这里应该是一个意思,是历史上我国和周边国家物资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寻访茶马古道
    汽车一直开到澜沧江畔,然后沿着江边继续前行。
寻访茶马古道
    这里的人还沿用着古老的运输方式。不过已经不是长途贩运的马帮,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这座小桥看似不很起眼,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名字叫“凤鸣桥”。从遗留下的桥孔看,脚下的这条水沟过去应该是很宽的河流。
寻访茶马古道

    我从网上摘了一段文字,来详细地说明这个地方。“西南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与外国往来的古道之一,博南古道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段,开通于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晋称“滇缅永昌道”。从大理往西,经顺濞桥进入永平,经黄连铺、叫狗山、北斗铺、万松庵、天津铺、杉松哨、梅花铺、宝丰寺入永平县城,又经曲硐桃园铺、石子坡、小花桥、大花桥、博南山、杉阳街、凤鸣桥、江顶寺,过霁虹桥进入到保山境内。永平古称博南(以博南山得名),所以,这一段丝绸之路被称为“博南古道”。随着时间的演绎,人们习惯上把南华经祥云、大理、永平、保山、德宏至缅甸、阿富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古道统称为“博南古道”。博南古道在永平县境内绵亘100多公里,是相对较为完好的一段,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文化积蕴浓厚,旅游资源丰富。

寻访茶马古道
    沿着山下的这条土路,穿过这片肥沃富庶的土地,
寻访茶马古道
    路边有剑麻伴随,这是我的一个重要发现:在这些古老的道路上,都有剑麻这种植物伴随!她似乎是茶马古道的一个标志,一个指示的路标。我的这种猜测以后不断被证实。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这口水井就在古道旁边,是马帮补给饮用水的重要地点。被小心地保护在用石头垒起的窑洞里。现在几乎废弃了,人们在这里饮牲口。
寻访茶马古道
    郭三的两只大脚踩在茶马古道上。
寻访茶马古道
    这是最近新挖掘出来的一段古道,被踩踏得十分光滑的石头、石板路上被骡马踏出的深深的脚窝、蹄印,都向人们证明着岁月的沧桑,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从这条石板路走上去,就到了山头上的“江顶寺”。
寻访茶马古道
    江顶寺是古道上的一个重要关口,过去有两道关门,如今一道已经坍塌,就在有人站着的那个地方。仅存的关门也已残破不堪。门楼上的几个的大字清晰可见:门里面的一侧写着:
寻访茶马古道
“觉路遥”三个大字。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门外面对着澜沧江的一侧写着“峙耸关”,字为行草,雄混苍劲。路面整在发掘和修整。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沿着这座矮小房屋前的路一直走下去,大约两公里就能见到“霁虹桥”了。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我走的是一条新开的路,大约要走四公里。当地人告诉我们,桥边原来有个“武侯祠”,发洪水给冲垮了。没什么可看的。我看出大家都没有心思继续走了,就一个人快步往前走,希望能下到江边,能在霁虹桥上走个来回。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大约走了五六里地,已经能清楚的看到霁虹桥的身影了。这时接到电话,说他们已经往回走了。我怕耽误大家的时间,只得作罢返回了。不过我还是从网上找了一些资料,来弥补这一缺憾。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霁虹桥府北八十里,跨澜沧江。武侯南征,孟获架桥济师,后以索为之,修废不一。元至元中,也先不花重修,名曰霁虹。明初镇抚华岳置二铁柱于两岸以维舟,时遭覆溺。后架木为桥,又为火所焚。弘治十四年,备兵使者王槐构屋于上,贯以铁绳,行者若履平地。南北往来,此为孔道,亦曰澜沧桥。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桥边还有摩崖石刻,与霁虹桥浑然一体,伫立在沉寂的古渡旁。这些题刻,大多出自明清两代,现尚有20余条清晰可鉴,多数字大如斗,古风袭人。其中书写于清康熙癸未年间(公元1703年)冬天的“霁虹桥”3字,幅高1.27米,宽3.4米,体壮气足,格外醒目。“西南第一桥”直书阴刻,字高0.8米,笔力雄健,章法亦佳;还有“沧江飞虹”、“悬崖奇渡”、“金齿咽喉”、“天南锁钥”等,均古意苍苍,各具特色。      在题刻中,多数字大盈尺,风骨高古,雄浑壮丽;颇有气魄。隶、草、楷书各体皆备。从内容上看,一类是题颂长虹卧波的,如清康熙年间的霁虹桥,明代成化年间的西南第一桥,及督学使吴鹏的沧水飞虹等。第二类是赞美古渡天堑的,如清康熙年间的天南锁钥。,乾隆年间的悬崖奇渡,明嘉靖年间的壁立万仍,还有兰津渡、金齿咽喉、要塞天成、悬岩奇渡等。第三类是称颂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具有代表性的是每字高约1.8米的“人力所通”。

  在诗联中,首推明代永昌(今保山)人张含的《兰津渡》:山形宛抱哀牢国,千崖万壑生松风。石路其从汉诸葛,铁柱或传唐鄂公。桥通赤霄俯碧马,江含紫烟浮白龙。渔梁鹊架得有此,绝顶咫尺樊桐公。诗用楷书题于壁上,为横幅,每字约10厘米见方。诗用精妙之笔传神地称颂了霁虹桥的悠久历史和宏伟之势,表达了作者对前人辟渡建桥开创之功的凭吊之情。此外,还有明代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春,监察御史王大任题写的:怪石倒悬侵地隘,长江诘曲盘山多。一联,比喻贴切,对仗工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兰津古渡的地形、地貌特点,给人以如临天险之境的感觉。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此后的一路上,我们总能见到的踪迹。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12月21日,在怒江边上的“双虹桥”。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桥畔江心的岩石上有一座凉亭,亭子的支柱没有一根是垂直的,却将亭子在江心里牢牢锁定了几百年,也是很别致的景观了。

寻访茶马古道
    12月22日到腾冲,最先见到的就是马帮出关,踏上茶马古道的青铜雕塑。
寻访茶马古道
    12月30日,在去勐伦的途中依然能见到茶马古道。这个地方叫白嘟祺(坡脚),在国道边上。从这里下去,就是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寻访茶马古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在路上(三)
后一篇:走在两江之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