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游河山 辞旧迎新

(2009-02-21 10:15:25)
标签:

烽火台

东临碣石

青山关

礁石

大卫

旅游

分类: 杨祁

作者翦实  摄影郭三 大卫 翦实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戊子岁末,翦实与友(大卫、郭三夫妇)一行四人,驱车上路。自津沽驶往东北方向,没有一定的目标,但有坚定的宗旨:亲近自然,漫游河山,辞旧迎新。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在京沈高速路上确定了第一个目标——喜峰口长城。
    喜峰口曾是刀光剑影、旌旗猎猎的古战场,是著名的爱国歌曲《大刀进行曲》的诞生地,是抗日英雄——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前敌总指挥赵登禹、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三十七师师长冯志安当年浴血奋战之地,一九三三年喜峰口战役已写入世界军事史册,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可当我们一路打问到铁门关,也看到山上的长城,再打问上山之路,老乡们都说“去不成,被水淹了”。原来是冰雪覆盖的潘家口水库,已将赫赫有名的历史古迹变为了水下遗址!
    但我们登长城的决心坚定,就按老乡的指点,驶出不远的一处隘口,进入承德地界,插进一条山道,又看到山峦上巍峨的长城。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山根只有一户人家,我们将车停在门前。走出一位妇女,我们与之搭讪。这位热情的农妇答应为我们带路上山,并为我们准备午饭。
    这里叫岭西,比邻喜峰口,都属于燕山山脉的华北台地。山峦比肩联袂,山势高峻陡峭。上山之路是山民采撷山货踩出的羊肠小道,逼仄崎岖。几进耳顺之年的我们盘蹑而登,呼哧带喘地穿梭在荆棘灌木丛中,一边还忙不迭地拍下此处彼处、近处远处之山光美景。只剩三分之一路程了,仰眺烽火台,路却更难走了,往往要手脚并用地爬行。北方冬日的大山,矮树荒草,槎椏枯枝,钩衣刺领,攀折断枝……。大卫总是在前边探路,郭三总是落在后边,三不着急,随手摘下草坷里的酸枣送到嘴里。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边风景独好!”,待我们站在了烽火台上,这种感觉油然而生。绵亘天际的山脉,逶迤蜿蜒的长城,;天空风翳净尽,澄碧如洗,日光烨烨。潘家口水库像一块弯玉,嵌在这崇山峻岭的怀抱里。看到袅袅青烟缭绕在长城内外,听到一阵阵隆隆地“炮声”——这是戊子年的最后一天(年卅),长城脚下的座座村落里,老乡们辞旧迎新的爆竹声此起彼伏。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未经修葺的明长城,仍然保留着当年用条石、青砖砌成的原始风貌。历经了几百年的沧桑,尽管已经是雉堞圮毁,蓁莽荒秽,但仍不失它的雄壮豪气。通向烽火台顶的砖阶,已经磨损成陡坡。遥想当年古战场,狼烟迭起,刀光剑影,厮杀之激烈,士兵们上下往返之紧张。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看近代战事,我们缅怀先烈。1933年之喜峰口战役(这里即是战场的一部分),当年抗日将士之英勇,战斗之惨烈,战事之悲壮!大刀进行曲由此而生,并在当年就迅速唱响中华大地,直至今日仍在激励我们的爱国精神。欣慰喜峰口战役已永载史册,迁西县政府在当地建立了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和纪念碑,以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后世子孙。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以明代的地理概念,我们是从“关外”登上长城的。陟足在残破的城垣,从一座烽火台下来,又爬上下一座烽火台,环视四野,尺寸千里。远处公路盘桓,近处山田秩秩;荒山秃石中有一簇簇的深绿,这是未成林的松柏树,是近年植树造林的成绩。古老的长城将现代的河山装点得更加壮丽。
兴奋、亢奋,翦实忙着向朋友们发贺年短信。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郭三趁机撒泡尿,还为我们讲解:当年成吉思汗有四员大将,号称成吉思汗的四条狗。狗到哪里都撒泡尿,证明此地即成它的领地。此时这段几百里的长城上只有我们三人,可以说是被我们占领了。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下山不走回头路。按照老乡事先的指点(老乡将我们带到半山,就回去为我们做饭了),我们从另一条路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难”,原以为这条路会好走一些,谁知一点都不轻松。先是走在陡峭的山脊上,有时脚下就是万丈深渊。山道若隐若现,走过一座山梁,以为要下山了,谁知找不到路,还得再爬上又一座山头。仍然要在迷荆丛棘里探路。大卫是最善于走山的,还打了个滑溜;翦实两次被荒草绊着,所幸有惊无险;郭三依然落后,但仍不失闲情逸致,居然看到一只野鸡从翦实他们身后的草坷里呱呱地飞出,宽翅长尾,黑头红身。遗憾主要精力得用于走路,没能抓拍留影。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回到山里人家,饭菜已上桌。大锅熬得小米粥,炒自家柴鸡蛋,自家磨得豆腐熬白菜,还有我们自己带的冷馒头也蒸得热腾腾。还得感谢郭三媳妇,谷梅没爬到山顶,随带路的老乡一块回来,就为我们准备午饭。我们最欣赏之白菜豆腐,就是她的钦点。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随后我们还去了著名的青山关长城。网上是这样介绍的:
    最能代表明代长城文化的就是青山关长城。这里有万里长城线上唯一保存下来的水门,有历经400余年战火硝烟仍巍然屹立的古关城,有造型奇特巧夺天工的72券楼,有八角八面北天一柱的八面峰。与其它地方相比,青山关更具有原汁原味、古香古色的特点,因此早在1956年,青山关就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这里已开发为旅游点,因为是年根,景区关闭,但大门却敞开,我们如入无人之境。非常遗憾,我们没有“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感觉,看到古关城用水泥修补的一些设施,还有现代建筑混杂在其中,完全失却了“原汁原味”。大卫说:“不来后悔,来了也后悔”。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迎接己丑年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山海关外的东临碣石处。位于绥中县城西56公里处的止锚湾海滨,碣石宫秦汉遗址作为重要文物古迹已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距岸边200余米的海面之中,耸立着三块巨大礁石,高出海面约20余米。民间传说为孟姜女投海葬身之处.每逢落大潮, 从岸边到礁石隐约现出一条巨石铺就的海中栈道,可直达礁石脚下。在姜女坟的东西两侧海岸,各有一峭壁伸向海面,东侧叫红石砬子,西侧叫黑石砬子(又称黑山头),象两条巨龙静卧在海中,构成似“二龙戏珠”(海中礁石)的独特景观。近年来,经过考古发现证明,姜女坟就是当年秦始皇、汉武帝、 魏武帝“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碣石,红石砬子、黑石砬子和碣石正对的石碑地都发现了秦汉皇帝巨大的行宫遗址。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冬日的海边,别是一番情趣。一望弥千里的海岸线,清旷莹明。三块巨大的礁石(碣石)孤立在波光浩淼的大海上,日光影映,天趣盎然。当年曹孟德感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我们今天是:东临大海,以观碣石。海阔天空,心绪豁然。尽管海风凛冽,却想到苏子箴言,感悟切切: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转天我们还去看了兴城古城。兴城,为明设宁远卫城,清设宁远州,1914(民国三年)复用兴城之名至今。明清时期,兴城为北方军事要塞。现存兴城古城,即为明清时期的宁远古城。明末,宁远城是明在辽东的军事指挥中心,是遏制清军入关的重要屏障。明政治家、军事家袁崇焕驻守此城,重创清军,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抵御住清军的侵扰,拖延了明王朝灭亡的时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此城受创,恹恹成病逝去,清太宗皇太极为报父仇也在此城惨败遣走城池不大,却有完好瓮城。据说这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很可惜,看到轿车随意进出古城门洞,古老的石道蹂躏在现代的车轮下,只感到心痛,有关方面急待提高管理水平。

漫游河山 <wbr>辞旧迎新


    漫游河山,辞旧迎新。走万里路,读万卷书。几进耳顺年,快乐度余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知青印痕
后一篇:放羊日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