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祁
今夏我去了承德。避暑山庄、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普宁寺、普乐寺都看了,我想和大家说说普乐寺。
承德旅游网上是这样介绍普乐寺的:
普乐寺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全寺建筑为汉藏结合式,西部依照汉族寺庙样式由山门、天王殿、钟鼓楼、配殿、正殿组成。东部为藏式 城建筑。主体建筑旭光阁,重檐圆顶,类似北京天坛祈年殿,阁内顶部置圆形藻井,龙凤图案,龙凤藻井中心雕金龙戏珠。藻井采用层层收缩的三层重翘重昂九踩斗拱手法,雕工精细,金光闪闪,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普乐寺主体建筑旭光阁,重檐圆顶,类似北京天坛祈年殿,位于武烈
河东、磐锤峰西的山岗上,占地面积 2.4万平方米。
普乐寺建筑布局分为两部分。前
半部分为典型的汉族寺,庙形式,由山门、钟、鼓搂、天王殿、宗印殿、慧力胜因两配殿组成。天王殿面阔5间,殿脊用卷草琉璃瓦,中置三座琉璃喇嘛塔。殿内供四大天王、弥勒和韦陀像。……

旭光阁和阁城是喇嘛教“曼陀罗”的变体,其基本布局是十字对
称,方圆相间,八座喇嘛塔象征着曼陀罗的八柱,和旭光阁共同构成
“九山”。旭光阁内,中央圆形的石造须弥座上旋转着国内现存最大的木制“曼陀罗”,它以37块木头作成,代表着释迦37种学问。内供胜乐王佛(也叫上乐王佛)双身铜像,俗称“欢喜佛”或“欢乐佛”,是观世音菩萨的变体。据说,观世音在普陀洛伽山面东修炼,所以此佛也面向东方,和山庄的永佑寺六合塔及磐锤峰恰都在一条线……。

我认为普乐寺最大的特色就是供奉着欢喜佛,而且是以供奉欢喜佛为主,有好几尊,并且对游客开放,但不允许拍照。据说这个寺是对是对皇氏子孙,尤其是对皇太子进行性教育的地方,这是皇室传宗接代的需要,事关江山社稷。

据说建造普乐寺,是和棒锤山(磬锤山、磐锤峰)分不开的。当年乾隆帝住在避暑山庄,清晨起来,遥望东方,看到棒锤山就像一个人仰面躺着,棒槌石就像一个男性的生殖器。乾隆帝因此找来了大法师,决定在此建造一座寺庙,供奉欢喜佛,就有了现在的普乐寺。(图片4张)


寺里古松苍劲挺拔,其中有两株导游特别介绍:寺前的一株,主干在生长到不足一米高处,就分为两枝主干,柔和向上伸展,像一位女性向上舒展着两条玉腿;而寺后的一株,也是主干分为两枝主干,但却生长得生硬坚挺,像一位男性向上支撑着双腿。(图片2张)
棒锤山也是很有特色的。
承德旅游网介绍:
磬锤峰森林公园,俗名棒槌山,古称石挺,位于市区东北部武烈河东岸的山巅之上,耸立于避署山庄正东十里的高山岗上,距市区约2.5公里,下悬绝壁,上接蓝天,形势险极。峰状上粗下细,形似棒槌,海拔596米,下部直径l0.7米,上部直径15.04米,高38.29米,连同棒槌底下突起的基座通高60米。棒槌半腰有棵桑树,名蒙桑(也称崖桑),高3米,直径约30厘米,大约有300年轮,结白桑葚,又肥又大。300年来,石峰、蒙桑相依为伴,蒙桑赖石峰生存,石峰因蒙桑生趣。磬锤峰见于文字记载已有1500年历史了,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濡水(今滦河)又东南流,武烈水入焉……。”

名为森林公园,的确是满山的植被郁郁葱葱,但山顶却有两块巨大的各自独立的风化石,属于雅丹地貌。一块像个蛤蟆,另一块,就是最有特色的,说俗了像棒锤(擎天柱),说白了是图腾——我们原始祖先的生殖图腾。(图片1张)
棒槌峰——普乐寺——欢喜佛——男人、女人树,大自然就是这么有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