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障住房工程的杠杆作用是对开发商的诅咒?

(2008-12-05 12:15:10)
标签:

房产

房价

宏观经济

保障住房工程的杠杆作用是对开发商的诅咒?

     12月4日《深圳特区报》有一篇记者采访国家发改委负责人的报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顺时应势之举——今年新增千亿投资中100亿元将安排用于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工程》,从对该负责人介绍的情况看,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发改委对“计划性”的迷恋几乎到了“如意算盘”的地步,因而对“加快建设保障性安据工程杠杆作用”有过分夸大之嫌,似乎天网恢恢,通过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就“纲举目张”了;二是记者根本弄不清发改委的宏大计划中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关于新增1000亿投资中的100亿元之中的75亿用于安居工程的效用,让人一头雾水。

     “据介绍,这100亿元投资主要由三方面构成,一是加大解决对廉租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用3年时间,解决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二是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用3年时间,改造国有林区、垦区和中西部地区、中央下放地方煤矿的棚户区220万户,完成搬迁维修采煤沉陷区120万户;三是组织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这三大部分中,大概是75亿解决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17亿解决万户棚户区改造,8亿元解决游牧居定居点。这个帐怎么也算不清,75亿解决747万户,相当于每户仅1000元,远远不够,即使加上该报道没提及的来年300亿,也对不上另一个算法:按潘石屹的算法,建设部未来5年投入9000亿,仅能解决700万户,不知如何中央政府解决747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仅需75亿?看来是今年投入75亿,来年300亿,今后三年还要持续加大投入至少要到7500亿才能起这个作用。那么今年的区区75亿只不过是侧重于在中西部“尝试”一下。可见,报道完全失实,或者说发改委的“计划”是一场魔术。

     发改委负责人说“这些都表明,加快建设具有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杠杆作用很明显,具有很强的带动和幅射作用,在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大背景下,完全能够实现一举多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强调,多策并举之下,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将逐步得到安善和有效解决,这将大大加强“住有所居”目标的实现。

     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在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大背景下,完全能够实现一举多得。”那么,这个大背景为何在现在才出现?这个大背景不就是这个城市化进程大背景吗?难道这个城市化大背景是由美国“金融海啸”决定的?中国的城市化一定要把关键按钮放在美国人手里?地球人都知道的可以一举多得的事,为何精英会聚的发改委到如今才知道?另外,政府主导的“一举多得”与此前说的“带动五、六十个行业”是什么关系?谁的效率更高?两者有设有交集?去年全国房地产投资3万多亿,好像效益都比不过这投向中西部的区区375亿,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是不是对房地产行业的莫大诅咒?

     非常有意思,与该报道文章并列的一个“相关链接”——《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会“打压”房地产市场,专家称“挤出效应”站不住脚》,这是彻彻底底自相矛盾,有专家计算过中国城市化进程需要35万亿投入住宅,07年的投入就占了其十分之一,其投资效率,由于高房价的效应,目前陷入僵局,中央政府重新派出375亿用于廉租房建设,相当于解救至少3万亿投资的大军,但,这375亿元到底是解放大军还是小股作秀的游击队?如果紧随而至的9000亿是和这375亿是一样性质的,则必定会大大挤压07年的3万亿这样性质的投资,甚至彻底改变35万亿总盘子的性质,使中国的居住问题完全“新加坡化”。倘若375亿仅仅起鲶鱼效应,则可以说对房地产市场没有“挤出效应。”

     不过,坚称没有挤出效应的专家应该是建设部的,因为问题太敏感,记者都不好意思写出其供职背景,也因为没有点出背景,这位专家坦陈,虽然国家已经给地方政府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出了许多“硬杠杠”,但多数市、县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自然面临相当压力,要想实现廉租房建设的相关目标,还需不断开拓筹资渠道。

     这么说来,通过“地方政府财力不够”之说词,而给开发商指出了发展的机会,这也是“挤出效应”不会起作用的真正原因,或许对开发商的诅咒才减轻了些分量,同时,中国人居住问题,仍然摆上一个真正的乌龙。

     这个乌龙的底蕴是:政府投资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杠杆作用,并没有如今吹嘘的那么大;地方政府既无恒心也无财力去执行如此庞大的保障工程;金融海啸会过去,扩内需保增长的大背景也就会转移。这就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也告诉你一个坏消息,同时,那个好消息,其实是一个更坏的消息,所以,这个坏消息就成了好消息,你还是拥有一个好消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