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春交会看地产局势
5.1期间,我因故爽了新浪和搜房的约,没去高交会。今天才仔细看了搜房网友老揭关于春交会人气、财气、成交量的描述,觉得有点意思,可以凭老揭的描述来作点猜测。
5月1日新房成交量为208套,2日151套,3日185套,4月187套,5日158套,这个成交量,可能让地产专业人士大呼不好,而我看来,这正是当前楼市处于胶着状态的写照,分析如下:
一)这个成交量中肯定有虚假成份,即开发商或代理中介作秀,自己签约做样子作诱饵的,这种农贸市场常见的招,在这里肯定也会存在,那么真实的成交量必定比这些数字还要少。
二)肯定也有真实的成交,且这个成交量应该比平时多一点。但是,对于房市而言,交易会并不一定能促进成交,这是大宗交易中理性的表现,也是这些年来为何深圳的有料地产商愈来愈轻视交易会的真实原因。
三)这次参展的深圳地产商非常多,说明地产商普通的焦虑,而并不能推理出地产商在明显的结成统一战线,联合抵制宏观调控。之所以出现地产商并不是果断而大张旗鼓的降价,恰恰因为各种权威声音出现了矛盾。如王石的拐点论,以及他后来的修拐,还有建设部长的“不希望大跌论”,部长的“不大跌论”又容易让人过渡到总理的“宏观经济不大起大落论”,这些言论链条,彼此是散发着矛盾的意味的,从开发商自身的角度,肯定会作“但愿政府会托市,不致大跌”的自利性考虑。这就是宁打折不降价现象的根源之一。何况,还有奥运题材,火炬所到之处,欢呼的爱国人群中总有几个是欢呼的奥运题材促高房价的。还有热钱,热钱再险恶,地产商作为“人中之杰”,谁会怕险恶的东西?爱拼才会赢,大部份地产商会自诩为利用热钱的个中好手。还有那个刚性,春交会哪怕每天成交一套,在地产商眼里就是有一必有二、有二必有三,三生万物,三生万利,有就是刚性。
总之,春交会成交量及丁旺财不旺的现象,只能说明处于胶着的观望状态,并不必由此去推理大跌或大涨。
房地产的涨与跌的言论,基本上是取决于立场,而不是取决于分析的方法是否科学,要求证明1+1=2,已经不是科学,是信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