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状:画面好看,逻辑混乱
我对电影的评价标准:一是符合人性逻辑,二是电影语言有新意。
人性逻辑比历史逻辑重要。为什么?因为电影要表现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很难在细节上十分周全,所以,历史背景的差错,是可原谅的。但人性逻辑的混乱,则只能归于“大话”、“戏说”一类,或者说是导演本身思维深度不够。我们能苛求人性于逻辑地表达,是因为人性逻辑是自古以来不怎么变的。
昨看《投名状》,觉得比陈凯歌的历史大片要好,但也漏洞百出。
一、庞青云(李连杰饰)是个性格混乱的主角人物,主要是因为这一角色的胡乱塑造,一点也不讲纳投名状的基本逻辑,使的整部电影不好看。
1、从死尸中爬出来的将军,怎么会忍不住在一个陌生女人怀里痛哭?
2、庞青云是何魁要置于死地而后快的,何魁为何去何不打扫战场寻全尸,向朝廷表功——找回友军首领尸体,也是树口碑的好事。另外,敌军怎么不喜欢敌领首级?
3、困苏州一年,未饿死,为何最后二天就要为二天的口粮而杀苏州降卒?攻南京不是要更多的兵吗?为何不招降纳卒扩大队伍打南京?二天后的四千兵马,粮草在哪?
4、杀二名强奸民女的兄弟,到底是为什么?是为了镇住赵二虎吗?难道这时候不是正需要二虎的号召力来进一步笼络军心吗?他为什么偏偏采取离间军心之手法?仅仅为了一个萍水相逢的女人?岂不是一个大情圣?
5、作为苏州巡抚,威镇一方,不也正需要保护自家兄弟?这也是在朝廷同僚中体现面子的必行之方,为何自己主动动杀机灭二虎?
6、如果因出身贫苦,发誓“不欺负穷人”应该根深蒂固,为何又被一个“兵不厌诈”教条搞得心上心下,在不不该诈,也不必诈的地方,也频频使诈,似乎成了为诈而诈。
7、看似标傍有勇有谋,演得又愚蠢无知。
二、徐静蕾演的那个角色,不知是什么东西,有人说徐静蕾读书多,有想法,我看不出来。
1、几回走出家,又几回归家。你当是现代城市的三陪女和她的“老公”的关系?进进出出没人管?
2、兵荒马乱,一个女人走在饿蜉塞道的途中,怎么又弄到一个破屋子做起露水夫妻来了?庞青云身上有几个值钱的东西,伤兵走在路上,强盗求之不得,怎么轮到一个女人去扛一个伤兵安顿到一个屋子里?
3、看着三人纳了投名状,却又与庞青云勾塔,何况在攻城前线也敢干,她一点心里障碍都没有啊!
4、临死一场,讲什么红的、绿的我都喜欢,这怎么看都象当代超女的表白。
三、刘德华(饰二虎)和金城武(饰午阳),大体不错,但也有差失。
1、午阳发现,大哥与二嫂有染,应该人及时与二哥有沟通。
2、午阳在苏州屠城,尽管流了眼泪,但显示出是导演的故意。午阳完全可以说要攻南京,需要新兵马,而制止这场屠城。
3、二虎只身破苏州城,更似春秋战国时期小国寡民时代的事,不过,这种历史性不真实,无伤大雅。
四、投名状写的是湘军打太平天国的历史,选取的却是西北小村,看来,伟大的湘军,还是被众人误解着。
总之,人性逻辑混乱,是当今中国导演的普遍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