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的大盘圈地运动该休矣
《南方周末》2007年11月15日花了头版和二版两个整版刊登了碧桂园在湖南张家界圈地的故事。这个故事完全用得上“巧取豪夺”四个字来形容。鉴于本人提倡“小地块模式”恰好可以防止这种“巧取豪夺“,本文不妨再次拎出几条治土地爆窃之要招。
先简述该爆窃土地的计谋要点:
一)贫困地区政府有意引进品牌开发商,甚至愿意零地价招商引资。
或者,受人暗示,可以策动政府作出类似的意愿,并形成政府文件,配以由政府修改城乡规划。
二)土地面积取不须上报国土资源部的上限70公顷。
三)先由A公司进入目标地段进行象征性开发,即投入少许作基础设施,作三通一平、道路、排水、电缆等等。
四)形成土地挂牌“规范”文件,这个挂牌对象内定为B公司。挂牌内容作出适当表述,或使他人口头传达,使除B公司以外的公司难以摘牌。
五)走程序,B公司顺利摘牌。
六)B公司实际上控制A公司。
这六大要素的整体运作,勉强可以作到程序上看得过去。当然,经不起推敲,内行人士可以很容易挑出毛病,但因有地方政府支持,一俊遮百丑。
在中国资产价格猛涨的今天,大公司这么样去低成本拿地,实在不是一条正道。是必定会出漏子的,一并把地方政府也拖累了。
这样的圈地运动很残酷。
那么,如何从制度和开发模式方面来预防这种游戏。我提出的小地块模式核心操作方法是:
一)70公顷土地可以作为地方政府上报国土资源部审批的起始指标,70公顷以下可以由省政府审批。
二)由政府出让给开发商的土地,单宗不得超过5万或10万平方米(待研究确定上限)。
三)尽量避免挂牌,不要轻易由政府提出塑性很大的“公益”或其他“不得不附加”的要求,而去走由政府承担巨大风险的“挂牌”程序,提倡拍卖土地。
四)土地问责,应切实施行。
碧桂园的大盘运动,该休矣。
(本文参加新浪房产和堂堂网文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