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色戒》悟中国男人内心之结

(2007-11-04 15:57:21)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人文/历史

 

看《色戒》悟中国男人内心之结

    昨晚去看电影《色戒》。李安对人性的细腻的体会,让人叹服。电影导演,应该是人性方面的专家,我这样的外行,结合我浮皮潦草地看过的一些好莱坞垃圾大片,有点感悟,也不妨对专家评头评足。

    先要说一个小插曲。昨晚当看到爱国剧社几个小青年要利用暑期去暗杀“老易”,冗长拖沓的节奏、瞎胡闹的创意和低智商的操作,我愤而离场,到万象城电影厅外的仙踪林抽了三支烟,在抽烟的过程中,我有点愤愤地诅咒张爱玲:她真的洞透了人性吗?我怎么不觉得!又连带把香港的武侠小说也从心底诅咒一遍,坦率地说,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是我这个号称读书破万卷的人,从未涉及的二大类文学作品,张爱玲的书也从未看过。内地女作家,仅读过王安忆、铁凝、陈染、虹影、盛可以、残雪、毕淑敏、池莉、杨绛等人的,仅骂过张抗抗《情爱画廊》低智商。没看过张爱玲的书,是因为据说她懂透人性的能力,有点吓唬我:若我不同意,又还要花精力去自作多情去纠缠,所以作罢了。另外,爱上一个汉奸,这个话题口感不好。有的人是为了证明“汉奸也是人”这个不须证明的话,有的人是为了暗中梳理“汉奸也有可爱的人”这么一个不应梳理的命题。因为我们在与日本人的战争中,输了,借苏联之力才打赢,凡是与日本有关的人和物,对于中华民族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就让它沉默罢,可能更好些。如果我们堂堂皇皇打赢了,倒是应该有坦然探讨汉奸的多面性问题的胸怀。迄今为止,我们依然没这份坦然。所以我不读张爱玲的缘由,深植于此,一直未梳理过,不知为什么不喜欢她,现在才终于搞清楚。不喜欢张爱玲,是我至今认为,中国人没打赢日本人,这耻辱,铭刻在骨头上。我不会抵制日货,也不会跳起来骂日本人,但不愿意去窥探日本人和中国女人的爱情,更不愿意去窥探汉奸和中国女人的爱情。

    通过《色戒》,看清了自己多年来隐秘的一种情绪,也应该谢谢李安。

    但本文还要衍生一点东西:在西方电影中,一般不会出现,大家伙儿想好了美人计,却由女主角提出自己没有性经验的问题。第一,进入能想事的年龄,有没有性经验是女人自己要解决的事,不必抛出来供少爷们讨论;第二,如果真的革命需要,没有性经验的女孩,首先会选择圈子外解决,而不必在圈内制造情感困惑。如《日瓦戈医生》中的拉拉,她早就找酒鬼、找父辈人物,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东方女性,即使因革命需要而提出这么一个本应由自身解决的问题,让别人去解决,我认为是一种矫情——不仅仅是不成熟的学生状态决定的矫情,是李安的矫情。而李安的矫情,来自他的台湾背景,台湾男人对“处女”的癖好,在李安的意识里流出来,汤唯那句“三年前(那次破身)为什么不是你?”表面上汤唯说话,实际上是李安在说。似乎那破身之旅,才是男人最珍贵的索取。

    好莱坞大片的男人,比如那些英勇无敌的警察英雄,常常会出现由于工作性质以及性无能而导致妻子分手,即好莱坞意识中可以坦陈男性英难的一时不举。而中国的大片中,男性英雄(或男一号)总是性能无比。这两种描述所呈现的,哪一种更能说明一个男性群体的自信?!

    因此《色戒》这部洞透人性幽微的电影,亦隐晦地表达了中国男人的两种情结:处女膜情结和自卑情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