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反思奥运
我与奥运的遭遇,是在1992年。那时候,中国在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我在读博士学位,受一种“大辞召唤”的心理驱动,我写了一篇情绪激动的文章,发表于北京青年报。2000年举办权,我们没有拿到,2008,是个吉利数,我们有了。
但是,奥运会举办,到底对中国有多大好处?一个腐败远未有效遏制的国家和一个愈来愈讲排场、愈来愈腐败的奥运相遇,能有多少好果子?有人说,奥运能刺激中国更开放,更快地与世界先锋们走在一条道上,这是很堂皇的理由。还有人说,中国的民气整合,需要题材,奥运会是最好的、非政治的题材。如果,奥运会真的是这么一种好题材,我认为它应该在场馆设施方面放低要求,以使之更容易进入落后国家。那么,这样会不会使奥运会泛政治化?我认为,让奥运会这种体育娱乐活动带一点世界政治的色彩,没什么不好。哪怕它成为维和士兵们的体育表演,不是更贴近奥运会的本来意义吗?!
奥运会,似乎应成为世界民俗与体育盛会,让它的举办,脱离精致昂贵的轨道。在同等气候、同等条件下的比赛,可以公正地比出胜负,但不必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成绩,即:不必有奥运会纪录,有记录即可。人类体育纪录,可以通过一些单项比赛来完成。
看《南方都市报》报道,“纽约:离奥运很远,离体育很近”,很有启发,我们该全面反思“奥运战略”,当然,不仅仅是中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