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敬琏或许不知征地拆迁是咋回事

(2007-03-08 17:13:42)
 

吴敬琏或许不知征地拆迁是咋回事

  吴敬琏先生最近发布一条有关征地的政策建言,大意是:一个人花一万块钱买下物业或地皮,待政府征地时,该物业或地皮根据市场价已涨至10万块,那么,多出来的9万块,应该缴税。

  应该说,吴先生提出这一想法的底蕴,是因为他窥见了关于“征地”、“失地农民”之类问题的一些奥秘,是因为慷公家之慨,饱私家之囊,成为一种公开的秘密,而试图以经济学家的洞见,点出来这一现象,但似乎网上的效果并不好。除了他未必了解征地问题的复杂性之外,根本上说来,在土地公有制条件下,除了慷公家之慨,还能有什么好招吗?

  关于这个征地问题,我在基层干过这个活,也曾和国土资源部的有关专家一起探讨过。如果说吴敬琏先生只是扒开门缝瞧了瞧,我这里可以把一扇窗户打开来。

  奥秘之一:“失地农民”一般来说比不失地的农民强一点。为什么?这又分几种情况:一是土地不值钱的地方,“失地”,意味着政府征地,无论多么价贱,总还能弄回几个钱,而不失地,则想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只能将田地白送给别人种,以免背负“田地荒芜”的良心指责,就算不错了。京珠高速经过我老家,失地农民到手的补偿每亩4000元,农民嘴上不满意,心里也就认了,因为京珠高速倘不经过他家的地,他就一分钱也得不到。二是土地值钱的地方,农民在城郊种菜,那菜也卖不了几个钱,政府来征地,农民想得到的补偿价高一点。因为这部分农民靠近城市,能够发出一点不满之声,“失地农民的困苦”,就是由城郊农民发出来的。吴敬琏先生说的,有一部分就是针对这种情况。由于城市的发展,土地涨价了,原来不值钱的青苗、建筑物,现在值钱了,农民希望得到一个“市场评估价”,政府想给他一个“合理”的低价。其实这两者都不靠谱。因为土地公有制,什么是“市场评估价”,无法科学地定出来,什么是“合理”的低价,也不知道。所以征地过程之中,最容易发生权力腐败,其实是因为征地工作人员和农民一起走入了土地公有制条件下的“征地沼泽”,大部份情况下,尤其是对于有钱的城市政府,就是让农民多得一点,政府征地人员廉洁一点,就是算非常成功的征地行为了。而对于没钱的城市政府,板起脸孔说不能让农民得到非分之利益,往往就容易发生“失地农民上访”。

  奥秘之二:通过“征地”获利的,并不仅仅是农民。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看到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有一些聪明人便去租城郊农民的地,种疏菜、果树,转眼间,地市建设扩张过来了,当地农民得到土地补偿价,租种户得到青苗和附着物的补偿,皆大欢喜。更成功的操作是:政府工作人员知道哪些农地即将被城市占用,预先通知亲朋好友去租这些即将被城市征用的土地种果建棚,斩获将其硕无比。

  奥秘之三:不通过征地,搞违法建筑,也有利可图。这就是深圳大规模违法建筑屡禁不止的真正原因。城市政府和违法建筑制造者博弈,是非常复杂的。支持违法建筑的上得了台盘的理由也不少:“城市活力论”、“照顾农民利益论”、“扶持不发达地区经济论”、“维稳论”、“招商引资论”、“历史遗留问题论”。而反对违法建筑的理由亦不少:“市场公正论”、“保护公众利益论”、“维护城市规划之权威论”、“反腐败论”。其中,最微妙的在于“维护城市规划之权威论”与“城市活力论”之间的互相矛盾。实质上,政府权力持有者,作为个人渗透到违法建筑之利益中,是这一矛盾高度尖锐、极其复杂的根本因素。

  吴敬琏先生感知到的一个重大隐患,主要地不是针对城市郊区土地上发生的事,因为城市郊区的土地毕竟还不怎么值钱,他关心的是已经非常值钱的城市老区,如何公正地实现拆迁。这确实是一个好问题,但提出的时机不对头。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房地产价格疯涨的情况下,有的经济学家说土地成本、建造成本根本与房产价格无关,这个情况下去探讨拆迁成本如何进行市场评估,岂不是疯子与疯子的对话?!网上有人说了,我花一万块买了一个小房子,现在卖到100万,但转眼间,我这100万买不到原有的居住面积。这个问题吴敬琏先生回答不了。因为房地产市场已失去理性,如何能探讨理性的、市场的评估问题?!

  等到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了,我再来探讨如何进行征地拆迁的市场评估,以及避免其中的权力腐败的奥秘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