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饥饿时代的建筑与经典臆象(六)

(2007-01-25 21:03:49)

 

后饥饿时代的建筑与经典臆象(六)

 

我在一个新城市中寻找一位儿时女伙伴。很小的时候,她是孤独而安静的。她的声音很好听,但很少出声。曾经,以我初步懂事的眼光来看,她或许是美丽而平庸的。男孩子们作恶作剧,有意挡住女孩子们通过的田间小埂,便齐刷刷亮出小鸡鸡站成两排,中间仅容一人通过。别的女孩子们一见此阵势,便纷纷扎堆在田头驻足不前。独有她坦然走过,款款走过两排小玩具,目不斜视,待走出好远,回头嫣然望一望后面驻足的女伴们。男孩们一见她若无其事地走过去了,便也觉没趣,就齐刷刷收了家伙,作罢。

这么个安静的女孩,早出同龄人花骨朵般地成熟了。在碰一碰就会出水的早早的青春,当我们大家还在挤高考的独木桥的时候,她介入了一个早期万元户的家庭生活:在一家店铺站柜头,与颇有名气的男主人好上了。更可恶的是,她拒绝了仕途看好的公社团委书记的追求,与一名声名狼藉、但颇有男子气的小老板偷情,成为万民所指的小妖精。

这个小妖精在全县都挺有名气,引得县城的文联主席也直流口水。文联主席以采风之名专程来拜访她,来到她与小老板的同居之所,极其简陋而腌脏的两间破瓦房。因为小老板的前妻家在当地势力颇大,小老板算是扫地出门与心爱的小妖精同居。我听文联主席谈起这段采访的经过,为她(他)们的脱俗之爱情有些欷嘘。主席掏出一张自己与小妖精的合影,那可是至今我见过的最让人销魂的眼神。

长大后我只过她一次。那是我大学毕业那年回老家,傍晚时分,她站在一辆突突开来的拖拉机上,深秋时节的残阳余晖,映在她苍白的脸上,花扎染头巾份外显眼,婀娜的身段,随着拖拉机的颠波而颤动。那是湘中大地最成熟的果实。

转眼间,到了二十四五岁的年纪,她抛下了同居多年已摧折苍老的小老板,抛下了三、四岁的孩子,只身一人跑到珠三角打工来了。从此,关于她的故事出现了许多版本,说她嫁给了一位台商,去台湾了,也有说她加入了一个专往新马泰的国际卖淫集团,还是其中的头目之一。故事传了几年,就被人渐渐忘却了。她在城市中消失了。

匿名的城市,吞噬了乡间的美女。这是后饥饿时代的一个经典。她如同德莱塞笔下的嘉莉妹妹,也如同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飘》中的郝斯嘉,是中国版的自由女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