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域归来(色拉寺)(之六)

(2006-10-08 18:15:58)

西域归来(色拉寺)(之六)

 

从大昭寺出来,绕了一个小弯,我们来到所谓辩经之所——色拉寺。西斜的阳光仍然比剑还锋利,植被甚少的山体也乱晃人眼。半山腰有一座已退了色的红庙,庙旁有一个废弃不用的天葬场。天葬场下,就是这黄色粘土砖砌的研习院。进得院来,灰色花岗岩碎石上坐着一组一组的红衣僧侣,站着的僧侣在手舞足蹈,还伴随着对坐者的不停发问。这些僧侣不懂汉语,同时,我们四处打听也没找到一个懂英语的人。于是,我们只好如同四周布满的洋人一般,傻傻地观看僧侣们的舞蹈般辩经问答。看了半天,也琢磨出点门道。提问者的问题充满韵律感,要么就是同一类问题的层层递进,要么就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式;提问者充满激情、自信和主动意识,他可能是级别更高的僧侣;一旦答对,提问者就用右手掌合击左手掌,并绕过左手指尖顺左手背捋到左手臂上挂着的念珠而止,若答错,则以右手背击左手掌。无论对错,提问者都会一个箭步跨前直逼答问人。老外们观察此场景,也乐此不疲,拍照、抽烟、时而莞尔耳语,整个坜面并无喧哗。这种辩习场景,恐怕是世间绝无仅有的。西方人熟悉的论辩术,恐怕与此也相差甚远。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始终是以智辩为主、语言是温和的、场面是平和的,难道佛经的领悟,是要有些暴力意味的预设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