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在辽宁日报传媒集团调研期间,由当时集团办主任老白陪同到本溪水洞参观,老白现在已经是辽沈晚报的副社长了,还没当面祝贺的:)……
世事总是矛盾的,正如钱钟书先生写的《围城》里说的:外边的人想进去,里边的人想出来。特别是在当代,这句话尤显得有意思。农村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总羡慕城里人的干净与“轻松”,而现今的城里人却反过来,一有时间便往农村跑,那叫农家乐,是体验生活;经商的羡慕当官的,说公务员有社会地位,可反过来公务员却又羡慕商人的钱包与自由;开出租的羡慕交警可随意开罚单,交警则认为有能耐你们来风里来雨里去试试;大学生羡慕已经工作的白领,可工作几年的人大多又恨不得再回学校呆几年;风靡全国的选秀运动,明明是女人选女人,最后多半会选出个既不像男人也不很像女人的主;而男士选秀则更加,几乎所有男士选秀节目到最后选出的,不是“娘娘腔”,就会是“小白脸”;最显然的例子,这年头只要天气一热,女人倒穿得越来越少,极尽露的能事,而真正的大老爷们哪怕在街上穿个背心都会被认为是素质不高的表现……以上充分说明,事物每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时候,似乎都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比如你的审美,胃口,甚至价值观等,所以,要想迎合社会的主流意识,你似乎总得做好反向适应的准备。比如说你本来年轻,长相显嫩本是自然规律,但在有些领导眼里看来,一看面相,得,反正还这么年轻嘛,再等几年再谈提拔的事情吧。一句话就会给你定了乾坤。如果你不幸长相比你的实际年龄还显小,那完了,你必须熬到额上爬上那么几根纹路才算具备基本的条件。还好,我还算是一个幸福儿,在事业方面基本还是顺利的,但是最近却也越来越感受到面嫩的烦恼。
长相年轻应该在南方人居多,甚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我历来让人感觉面相比实际年龄小是出了名的,有人甚至开玩笑说,我就算现在再到大学混到研究生堆里也绝对会让人分辩不出来,如果心不正,再骗个小女生谈个恋爱都不成问题。我曾经偶尔也因为别人的这种印象而臭美过那么几回,心想无论如何这应该是好事啊,年轻就是资本啊。可久而久之却感觉不出面嫩的好来。申报高级职称要考计算机,这事只能自己亲自办,到考点报名,老师看见面嫩的,心想这肯定是一小屁孩,刚出道或没出道吧,于是你只见脸一横,两句话把你给打发了,任你在其面前如何求知若渴,也只见他眼皮要么下搭要么直接越过你的头,直呼:“下一个”;少年老成的主和面嫩的同时开车上班,途中占了后面的道,后边司机下机二话不说扫了两眼之后真奔面嫩的而来,再次证明了人都喜欢捏软柿了的道理;到地方报社考察,社长们久闻其名,大多热情接待,但每次一识我这庐山真面貌,总会露出一脸的怀疑来,也难怪,一般的报刊社社长至少也得四十好几啊,我这年龄上本来就不够,加上一面嫩,不让人怀疑才怪;领导要提拔干部,当然是有个心理分的,你平时在领导心中积累的印象很是重要,这时如果你面嫩就还真占不着便宜,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领导会想吧,面嫩不只代表着年轻,往更深里挖,更代表着资历浅、阅历少,干事毛燥,没有威望等,所以面嫩真是带来无尽之烦恼,甚至远比少年维特之烦恼更甚。久而久之,就导致了一个心理的怪圈,每天照镜子就希望自己能多一点沧桑才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自然是要想许多的法子的。
比如我原单位的报社的社长,四十出头就担任要职,一个最显然的特征就是少年白头,一头银发完全能让人忘记社长的真实年龄,真有不怒自威之效。可人家夫人不乐意了,说你才四十出头,让人感觉我整天跟着一八十好几的老头在一块,整天被别人调笑,我容易吗我。社长一听心自软了,于是乎有一天狠下一条心,将这满头银发染成了黑色。这一染不打紧,报社乱套了,原来不怒自威的社长一夜之间给人感觉年轻了几十岁,是同龄人啦,同志们一下子据说就有了群龙无首的感觉,看见了染发后的社长,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叫了,最后素性都只尴尬地点下头了事;这社长呢也觉得不舒服,为什么啊,因为部下们的看他的眼神开始变了,也没几个人叫社长了,自己也感觉自己的气质没了。结果不出一天,复将一头乌发还原成了白色。我算是没有这位社长这么好的先天条件了。他是长相比实际年龄老成,结果别人求之不来,而我只能算是面嫩的,所以就只能想办法了。比如胡子蓄得长一点,或者每天早晨梳一大奔头;遇到有人请示也学会打两个哈哈,也学会讲话开始云山雾罩一下;多说一下“好好干,你很有希望”之一类的话。可是正如那位社长不适应把头发染青后的生活一样,这些改变面嫩的做法却也是不能治本的,偶尔甚至反起了自己的胃口。胡子两天不刮便感觉出脏来;每天梳一大奔头,一天不到就满脸冒油,只感觉自己似乎是戴了一顶帽子;打哈哈也会打了,但偶尔总会感觉自己似乎有点不正常之嫌。所以想来想去,最后干脆还是还了自己的本来面貌,就做个正常的自己罢。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改变不了的。按理说,面嫩应该是本人之福啊,虽有让人感觉轻薄、稚嫩之嫌,但用另一种眼光看却是朝气,是激情、是活力,至少,能更给人希望罢。再者客观地说,面嫩也有带来实实在在地好处,比如你要犯了错误,领导更能原谅一些,理由是反正还年轻嘛,年轻人哪有不犯错误的;再比如年轻人的聚会,本来你早应该没有资格参加但却依然能频频受到年轻人的邀请,与更年轻的同志也总能聊到一块,无疑能带来更加创新的智慧与点子,能让你宝刀不老。由是看之,无论是少年老成还是面嫩,这都是爹妈给的,都是自己的命,唯有顺其自然,尊重生命才是上策。凡事有所得必有所失,古来难两全,功名身外事,利禄如烟尘,人这一世,除了自己的心灵,别的都是身外之物,顶多也就是养家糊口之技了,是当不得真的。
一想及此,对面嫩的烦恼也就释然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