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与入世-----致我的小女儿(之八十二)
(2009-03-27 21:15:54)
标签:
社会现实共性心理素质职场人生价值观育儿 |
点点:
现在开始继续给你的博客。今天跟你探讨“出世”和“入世”的话题。
初看到这两个词也许你不会太明白,到底什么是“出世”,什么又是“入世”,我想即使我跟你解释了一番,你依然只会一知半解,除非你在职场摸爬滚打好几年之后。我就先凭着自己的感觉给你点粗浅的概念吧。
这里所说的“出世”并非指一个人的出生,这与出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世即世界,主要指现实社会或社会的现实,顾名思义,“出世”就是指跳出现实,以自己的眼光看问题,或者说可以与社会现实脱节,反之“入世”则是指按照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逻辑关系与游戏规则去对待事物。
为什么要跟你谈“出世”和“入世”的话题呢?是因为人长大以后进入社会,游离于社会关系之中,往往会发现身边许多的人、许多的事、许多的环境都与自己从小培养的个性、习惯甚至价值观念不符,于是个人的思想与所处的环境可能产生非常大的冲突,这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惑。“为什么社会会是这个样子?”“这样怎么都可以?”“这太恶心了吧!”经常的反问,现实与自己理想的矛盾升级,会让人的思想产生认识上的混乱,心理素质好的人也许还能承受,若心理素质不强,则可能导致个体的思想混沌,不仅影响工作和生活,特别是会导致精神的损害。因此当自己的个性与社会的共性不符合的时候,我们是主动适应还是被动接受或者拒绝社会规则的改造,这时的态度非常重要。
而“出世”与“入世”的观点可以成为我们与社会接轨时摆脱心灵魔咒的方法论。
人做为万物之灵,区别之处就在于人有智慧和思想。因此,任何个体的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成长经历、知识结构与生存环境,幼年时可依赖父母,多与家人相处,自小基本是大人让着的,可一旦成人,进入群体社会,便注定要与社会更多的个体发生关系,打个不雅的比方,人在职场关系上,就像在爬楼梯,对上常只能看到人的屁股,而对下常看到一些脸。人一般常喜欢看笑脸而不是别人的屁股,可是你在人的位置之下,若要成为职业链条中的一员,看别人屁股这事本身就很正常。这个看似粗俗的比喻用在职场上却很形象,因此在习惯看笑脸的同时,也习惯去接受别人的屁股在我们头上这本身即是一种“入世”,因为总是会有人的职务比你高,位置在你之上,不管你接受与否这都会是一种现实。
“入世”不仅是一种状态,更需要一种“入世”心态。这种心态就是主动去适应社会环境,去改造自己特立独行的一面,将自己融入社会当中,成为周围的一分子,按社会的规则去办事,不然,常会有冲突、委屈、冤枉、对立的情况或情绪。但是人是有个性的,是不是意味着人一定要完全适应社会的共性而不要个性了呢。当然也不是,从消极的面说,社会同样是个大染缸,充满着各种形态的利益纷争与人性丑陋,以及物竞天择的自然本性,因此在感受社会规则的同时,人在群体中同样会感受到奉承、贪婪、虚伪和险恶。甚至即便自己很用心地工作,努力地表现,也同样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正常的回报;或者,我们会发现自己其实很难与周围的价值观相吻合。所以,我们同样需发“出世”。
“出世”的实质就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保留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保留自己的个性、保留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入世”的同时要具有“入世”与“出世”两种心态,因为“入世”与“出世”本就是一对统一体。光有“入世”之心之行,人只会变得碌碌无为而平庸无比;而如果光有“出世”之意,人又会与社会格格不入。因此,我们应该提倡既能顺应社会之潮,又能保留心中的梦想。因为让你的理想之光潜在心底,如保存了自己理想的星星之火,可能暂时因为环境的恶劣不能发光,但只要条件成熟,心中的梦想会再度燃起雄雄的火焰。
换个角度,在“入世”时,保持“出世”的心境是关键时刻救赎心灵的一种本领;也是既保持自己独特个性,又不脱离现实的一种自我掩护;更是一种积蓄力量,潜龙在渊,等待时机的一种方式。“入世”,你未必就真在“世”中,而“出世”,你未必就是真的出了“世”。真要达到了这种境界,我想,人的成长也就指日可待了。
说来说去,并非说教,更多是一种体会。至于你能否看懂,这就要看你阅历与灵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