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为责任,我们关注……(《传媒》改版发刊词)

(2007-07-25 18:16:48)
 “生而有幸,玉汝于成”。

   八月,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传媒》的栏目设置、版式风格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其实,我们酝酿已久。

    调整是因为需要,改变是因为责任。

    长期以来,《传媒》把自身定位为传媒行业的守望者、呼吁者及服务者。在传媒业日新月异的今天,《传媒》本身也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定位与姿态,只为与传媒同进!

    作为《传媒》人,我们的肩头始终有一份沉沉的责任,每月,甚至每天,我们都在思考,我们应该为传媒业,为各位老总们带来些什么?

    因此我们关注传媒格局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向。数字报业问题,APTV问题,Web3.0的问题,甚至传媒业的“长尾”理论……

    按托马思·弗里德曼的话说,世界早已扁平化。中国传媒业早已融入世界发展潮流,我们希望,我们每一次的聚焦,都能让中国传媒与世界更近。

    我们还关注传媒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建设。传媒产业发展的每一步,必然要触动体制的神经。我们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我们对国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重点审视,无疑必然给业界带来体制改革的先锋扫描,如我们关注的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一媒体一公司”的良性循环,为如何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分开提供了典范;

    当然,我们也关注具体传媒单位的经营发展。当前新兴传媒风生水起,传统报刊如何跨越“寒流”成为业界共同课题。为了掌握业界的第一手资料,《传媒》的记者曾兵分几路,南下广州,北上沈阳,甚至到浙江的永康,辗转十几个城市,调研数十个单位,其中甘苦,唯有自知。以后,这样的努力只会更平常,更普遍……

    更多的关注需要更好的平台与版面风格来体现。

    为此,我们在《传媒》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了部分新的栏目,如《传媒人物》、《广告论坛》;我们明确了重点栏目,如《报业观察》、《期刊透视》、《广电聚焦》、《新兴传媒》;为了增加时效性,我们还将每月的资讯改为《月度大事》,希望通过我们的手笔让您在拿到《传媒》的每第一时间就能享受当月的传媒资讯大餐。

    一切为了传媒,一切为了您——我们亲爱的读者,传媒业的各位老总们。

    我们的每一步改变都希望得到您的关注,也真心想倾听您的意见;同时,我们每一个选题,都希望有你的参与。

    因为责任,我们不敢懈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