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上最成功的学习方法——致我的小女儿(之四十七)

(2007-02-19 23:00:17)
史上最成功的学习方法——致我的小女儿(之四十七)
图解:春节期间,携点点到天坛放风筝。
 
点点:
 
    新年给你的第一篇博客,想跟你谈谈好的学习方法的问题。因为在你人生的成长阶段甚至人生过程中,学习将贯穿始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想,给你人生的学习提供参考,教会你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才是给你最好的新年礼物。
    如果停留在具体的层面,好的学习方法是有很多种的,甚至你以后也可以从学习的实践中去领悟与总结。这里我就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给你提几种最有效的方法,也许感觉枯燥,但要是能真正用心体会这些方法,你肯定会终生受益。
    “好记心不如烂笔头。”勤于动笔是有效学习的基础。不管是学生阶段还是工作阶段,对老师所授或者工作所得用笔记下来,用笔记的方式主动的进行思维梳理,是一种最好的温习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印象,也是一种学习或工作的日志,是自己学习与成长的一种过程。多年以后,不仅可以温习,也可以唤起人生的很多感悟和记忆。因此,这里提倡你培养起两种生活习惯:一是勤于记录自己的工作或学习笔记;二是勤于日记。一种记录知识,一种则记录人生。
     此外具体有三种方法是爸爸专门要跟你交流的。
    一种是联想。什么意思呢?就是对老师教授的一些知识点、面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模拟想像。这类方法特别适用于文学、自然等学科的学习,能拓展与训练自己的形象思维。比如在小学课本中,说“火红的太阳落山了”,你马上就可以联想到现实中的黄昏,你站在阳台上,或者山坡上,看到太阳西下,夜幕开始降临,万物开始沉寂的画面;比如说读到唐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你就可以想像,夏天,在一轮皎洁的月光下,树影或者人影、楼影的感觉非常强烈,月光下,乡里的邻居们各自拿一把驱蚊的莆扇,一起热闹地拉家常,旁边一群孩子无拘无束的嬉戏;或者在城市里,楼群的灯光斑斑点点,而月光洒在城市或者乡村,就像给大地铺上一层霜似的洁白。再比如在自然科学中,老师讲到人类发展史中原始社会或者封建社会的各种状态,你都可以马上跟自己在电视中看过的各种画面相关联。工作中采用联想法,一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网上看到别人的一个观点或者一个案例,可以马上联想到自已或者自己的工作单位的情境,对比之下,是否可以效仿,甚至引申出更好的观点或者主意。联想之法,其妙无穷,如果有一天你真正理解联想之法的意义并善用联想,不仅你会心境开阔,而且各知识点会融会贯通,产生新的知识的火花;
   第二种基本方法是公式法。这里所说的公式法并不简单的指数理化课程中的公式。众所周知,在数理化课程中,最通用的解题方式就是熟记公式、定理。这是基本,是必须掌握与牢记的。因为有了这些公式,你就可以通行的解决很多基本问题。但公式法中的“公式”似乎还可以有更广阔的定义。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个“本”指什么?就是指解决问题的根本点。这个根本点就是解决问题的“公式”。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性复杂,思维难测,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常握事件的基本脉络,我们就可以领会事物之本,掌握驾驭之法,深谙解决之道。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理科类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更适合工作中对大型策划、大型活动的把握,适合政治与管理之道。君不见,新中国建国以来大多数中央级领导均是学理科出身,我想跟公式法的思维方法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不无关系。当然,“公式”仅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式”,在面临具体的知识点或者工作生活具事时,也还要“公式”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有虚有实、有立有破、有主有次;
   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第三种:实践。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增加知识与历炼的最好方法。从学习阶段的层面说,所谓“实践”就是要对老师所授进行求证。比如小学时代最简单的“遣词造句”,老师给你一个词,要你融入到各种情境中,造出句子来。这就是一种实践;比如现在小学的一些动手课程,包括一些社会实践课,无一不是要求学生将课堂所学融入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初中以前,学生学的大多数东西均是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这种东西日积月累多了,也就会为深入社会实践做准备。为什么现在大学鼓励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广泛的参加社会实践,从事各种兼职,正是因为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校。所学必须与实际的工作与生活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知识的价值。从另一个角度看,实践本身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通过实践,可检验所学的价值,通过实践,也可以修正自己的方向,从学习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良性循环。
    当然这只是许多学习方法中的几个小点,在爸爸的成长与工作过程中,这种三种方法算是最有体会也用得最多的,应该说效果也最明显。特别是在现在,这三种方法依然深深的影响着爸爸的工作与生活。但要说明的是,三种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当你能很熟练掌握这些学习方法的交错并用后,你就会产生理解、产生新的思想与方法。
    任何再高明的方法,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学习的动力。说到这我想起一个小故事,乾隆皇帝问大臣刘罗锅,这个世上什么最好吃,刘罗锅思索片刻回答说:饥最好吃。乾隆不解,说这不是笑话吗,大千世界为何就只有鸡最好吃了。刘罗锅忙回答说:此饥非彼鸡也。试想人要是饥饿的时候,任是粗茶淡饭也胜过海味山珍,人要是早饱了,任是海味山珍也如同嚼腊。仔细想想,刘罗锅所言就极适合用在学习上。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首先要有一种如饥似渴的状态,只有你很迫切的想学到某项东西,心底里才会充满无尽的动力。要想学习或者工作有好的成绩,首先是要培养自己这种如饥似渴的状态。怎么培养?一是从小培养自己的人生规划,使自己的每一大步都在为自己的特定时期的特定目标努力;二是把人生的压力转化成学习或工作的动力,比如对更好物质生活的追求,比如对更高职位的追求,比如来自于竞争对手的压力等。
    总之,有一种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勤奋,再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才是学习成长的最佳生产链条,甚至,也可以说是成长与成功的法宝,你长大后可以对照自己的所学、所思、所为认真领会与思考。希望对你有所裨益。
 
                                                 父 
                                              2007年2月1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