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逆境求生,贵在用心——致我的小女儿(之四十一)

(2007-01-24 18:42:40)

逆境求生,贵在用心——致我的小女儿(之四十一)

图解:在第二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我主持了晚上的论坛。图为新浪专题中的主持照。

 

点点:

 

    风雨一年,爸爸在北京走过了2006。今天是开会总结的日子,我颇有些感触。这一年爸爸有些成绩,但非常来之不易;爸爸有些成长,却是脱胎换骨。回过头来看这一年,唯一的体会是,逆境求生,唯有坚持不易,这句话同样送给你。我想也许直接将我的工作总结让你看到会更真实。

 

   2006年是我人生道路中极其重要的一年。

   年初刚到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工作,正式的工作关系一直没有调来,我面临的是人生地不熟、业务知识缺乏、个人生活无人照顾而经营任务又极其艰巨的形势,尽管如此,但我依然以自己的执着、投入、智慧顽强的坚持到了今天,与刚开始相比,不仅有了自己的圈子,单位的经营形势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

又是一年盘点时,我在2006年的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四点:

主动学习,深入传媒专业。我负责的虽然是经营,但我的观点是,一个真正优秀的经营人才首先必须是个业内的行家里手,单纯靠回扣、靠关系拉来业务那仅仅是业务手段的初级阶段,永远无法带来长效的赢利。一个真正高明的业务能手是从不会开口直接向对方要钱的,那怎么办?就是用思想,用你的智慧提升你的影响力,让别人主动找你来合作。思想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作为《传媒》杂志的副社长,给别人第一个印象就应该是传媒行业的专家,必须是一位能站在行业前沿的勇士,必须是一位语出惊人、一语中的的能手。也唯有这样,才能迅速在传媒行业立足,为其它的传媒老总所接纳,为行业所接纳。为此,我随时留意最新的传媒动态并试图找出其中的发展规律,从信息的广泛积累到变成自己的知识宝库,其间的辛苦唯有自知。但收获知识后的乐趣却也同样是别人无法体会。后来开始尝试自己写一些文章,结合自己多年来在传媒行业的工作实践,加上自己的所思,开始发表一些言论,2006年发全国性的传媒类刊物上(含《传媒》)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部分文章还在行业内产生了一些影响。为了更好的利用新的媒体尽快打造品牌,我还应新浪与人民网之邀,开辟了两个专业博客,实名,就叫我的传媒观察,无论有多忙,我都会抽出时间,至少平均两天一次更新,写下我对传媒现象的一些观点,目前已经被新浪博客网置入新浪名人博客首页,文章百分之八十会在首页推荐。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与思考,一些观点开始引起业内的重视,并被许多文章、刊物引用并转载。

主动出击,拓展人脉资源;经营业务的基础首先是人。而我2005年底刚到北京时,两眼一抹黑完全人生地不熟。完全是凭着自己对《传媒》的看中与一腔的热血闯荡。刚开始那会,没有车,工资并不高,我要养家还有我自己,压力是很重的。但是没有退路。于是就利用在办公室上网的间隙将自己的qq广泛加入一些广告群与经营群,加入一些传媒人士比较多的论坛。2006年上半年,在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的业务中其中至少有10万是qq聊天聊出来的。比如**晚报,原本根本不熟,完全是聊天时告知其驻上海办事处一个这样的消息,然后让其向上级汇报,不料很顺利的批了下来,从此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晚报在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支持了4万元,第二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支持了6.5万元,都得感谢最开始的qq聊天。其它还比如**的房地产广告,按理说很难在《传媒》这样的专业刊物上做广告,但没想到还是做了,为了把这个关攻下来,我亲自无数次坐地铁、挤公车为其做方案,送发票,最后感动了对方,也巧妙的利用该项目“传媒特别行政区”的定位与传媒杂志定位吻合的特点,安排了五期封二广告,共收入11万多元。短短的一年时间,在北京甚至全国的传媒界我已经交了大量的朋友,为传媒拓展了影响,建立了圈子。2005年我刚到北京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电视台搞一个活动,我有幸参加,仅是一面之缘,便与其台长**、总编室主任**聊得甚欢,此后便支持了传媒的活动,在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电视台毫不犹豫的支持了3万元。此外,新浪、腾讯、搜狐、人民网、中央电视台、中华新闻报等诸多国内强势媒体均结交了一大批朋友,为自己及传媒积累了大量的人脉。

主动策划,寻求赢利模式。报刊经营有三个层次,一是发行,二是广告,三是品牌。在原来的传媒杂志社,主要是依靠有限的理事单位及极少的人情广告来创收,真实的发行收入少得可怜,品牌经营还没有提到层面上。我来到传媒后经过仔细的思考与分析,认为传媒杂志要想打翻心仗,必须建立自己的新的赢利模式,只有确定了经营的好的思路,才能有长效的创收机制。最后确定的模式就是:以传媒杂志的品牌为依托,策划并打造好一到两个良好长效的、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权威性的会议品牌,靠这个新的平台吸引及盘活传媒的战备资源,吸引传媒单位与企业的主动关注,在空余时间再以参与、操作一些小型的会议或论坛为辅,开发业外广告,从而做到有轻有重、有主有次、有内有外,形成一套组合拳。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2006年初,我利用中国报业网策划“2005最受网络争议人物人气投票活动”的机会,与中国报业网商量,慢慢将该活动改为传媒业的年度盘点,然后再广泛征求业内专家的意见,升级为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在署领导与郝所长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20063月在上海一炮走红,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创新25万元。随后也参与了业内其它一些大型活动,但均是突出了传媒杂志的品牌度。品牌提升的基础是知名度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一点,我与新浪、人民网等大型网站签订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协议,将已经发表的传媒杂志上的文章第一时间内转发到网络上,让更多的读者看见并学习,让更多人看到一些精彩的文章出自出传媒杂志的手笔,也获得了很大的影响。在2006年下半年,在杂志经营形势严酷、人手缺乏、队伍没有办会经验、没有经营能力的情况下,我积极与外界联系,选择合作伙伴,共同推出2006年度创新传媒的推选,从文案组织、方案实施均制订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当然,其间由于各自所站的利益点不同,与合作伙伴多有磨擦,但为了创新年会的顺利举行,在坚持底限的前提下积极周旋,多方协调,在所领导与王社长的大力支持下,在传媒杂志新老同志的理解与支持下,特别是在传媒研究中心两位女同志的倾心付出下,通过严密组织,全力以赴,第二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应该说办出了影响,办出了水平,形成了品牌。对传媒杂志社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我们不断拓展业外广告资源,积极与业内客户与厂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开辟创收专栏,民生银行广告收入15万元,梅地亚房地产广告11万元,应该说也是历史性的突破。

主动检讨,实战完善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一点上,我从小养成了一种不断自我批评与自我完善的机制,从小就会对照别人,检讨自己。也只有如此,我认为才能不断进步与提升。因此,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以善小而不为,不因为一件事、一句话就轻易去否定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成为我的断事准则。在2006年,我牢牢的把握这一理性并富有哲学意义的处世原则,不断提高自己对事件的驾驭能力。

我性子很直,说话直率,书生气很重,加之从小出身在农村,因此身上偶尔有一些小农意识作崇。社会经验不足,处事还不够老练。协调关系上依然有不足。策划上也还有惰性,因此,这是我2007年的工作中必须努力克服的东西。但从根本上看,我还是肯定自己一点,就是在最艰难、最委屈的时候,我还是能够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尽最大的努力完成最终的目标,在这一点上,我本人认为自己在2006年有了突破,2007年将进一步加强自我检讨,真正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结合自己2006年在传媒杂志社工作的体会,我总结出一点:凡事需要用心。只要用了心,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没有过不去的坎。当然这心还分为几种:

首先要有雄心。什么是雄心?雄心就是干事业的勇气,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打翻身仗的豪气。2006年《传媒》杂志能超越历史扎扎实实的完成任务,靠的就是拼胆,靠的就是激情,靠的就是长远的眼光与大气的胆略;

其次是要有恒心。经营是个苦差事,需要持之以恒的积累,需要困境下的坚持,需要权衡利弊,积极协调,顾全大局。一个活动,一年的经营难免会有坎坷,难免会有不和谐的因素,如果轻言放弃,则很可能前功尽弃,更别谈什么完成任务了;

其三是细心。细心实则指心中有数,要做到对全年的计划指标心中有数,对完成任务心中有数,对如何办会心中有数,能对全年的经营工作在年前就打好腹稿,这是必要的;

第四是责任心。是什么能支撑我本人全年全力以赴的搞好传媒杂志的经营工作,坦率地说,是一种责任。传媒杂志社几年来处于亏损状态,队伍人心难定,个人生活也受影响,做为负责经营创收的第一责任人,全杂志社的同志的工资奖金的担子全在我的肩上,全杂志社的员工福利待遇的提高的责任也全在我的肩上。社长一把手虽然看上去责任更重,但做为他的副手,我有义务有责任主动去承担这一切。2006年,如果心里没有装着员工,装着这种责任,我想这种突破也是不可想象的。

 

以上是工作总结的一部分内容.其实一年的辛劳\努力与委屈并不是短短几千个字就能表达出来的,当自己身临其境的时候,许多的感受用再多的语言也无法表达,结合一年的感受,只想告诉我最亲爱的女儿,无论做任何事情,贵在用心.有心则达济天下,能呼风唤雨;无心则独善自身,只会固步自封.

供参考.

                                                父亲

                                           20071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