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长江流,有你才有家——《长干行》诗歌背景

心随长江流,有你才有家
——《长干行》诗歌背景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一作曾)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一作耻)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一作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一作鸣)天上哀。门前迟(一作旧)行迹,一一生绿(一作苍)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一作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静嘉堂藏宋蜀本《李太白文集》卷四
今译:
我在刘海刚刚超过额头的年纪,便与你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你骑着竹马,手拿着青梅绕着井栏追逐我。我俩同在长干里居住,心中都没什么猜忌。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低头对着墙壁角落,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十五岁才开始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耻于登上望夫台。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经过瞿塘峡、滟滪堆去做生意。五月水涨时,是滟滪堆最危险的时候,两岸猿猴的哀啼声传到天上。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已全部长满了青苔。青苔厚得难以清扫,秋风早早地吹落了树叶。八月里,一对儿黄色的蝴蝶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我因此而触景伤情,担忧自己的容颜很快就会衰老。你什么时候要回家了,预先把家书捎给我。我来接你的地点不会太远,只到长风沙就好。
诗歌背景: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http://s7/mw690/001lsUI0zy7fSnowgsKd6&690
李白出生于商人家庭,父亲李客常年在外经商,平时主要是靠母亲留在家里照料李白和妹妹李月圆的饮食起居。
http://s16/mw690/001lsUI0zy7fSnpt6Y76f&690
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对父亲的思念和担忧之情在李白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地烙印。正因如此,李白对商人家庭的妇女拥有特殊的感情,他笔下的思妇诗总是特别动人心脾。
http://s9/mw690/001lsUI0zy7fSnquN2U48&690
唐朝的商业非常发达。唐高祖时,富商郑凤炽(一作邹凤炽),家产不可计数,邸店园宅,遍满海内。曾对唐高祖说,假如在终南山上的每株树挂一匹绢,即使把树全部挂满,我家里都还有剩余(韦述,《两京新志》卷三)。武则天时,张易之引蜀地富商宋霸子等人到皇宫内赌博(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0七,武则天久视元年)。唐玄宗时,京城富商王元宝,以金银叠为屋,壁上以红泥泥之。于宅中置一“礼贤堂”,以沉檀为轩槛,以碔砆甃地面,以锦文石为柱础。又以铜线穿钱,甃于后园花径中,贵其泥雨不滑也。四方宾客,所至如归。因此,他家也被世人誉为“王家富窟”(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
http://s9/mw690/001lsUI0zy7fSnrriQwf8&690
而长江流域的商业又比黄河流域的商业更加繁荣。因为长江流域历来是粮食、茶叶、盐、瓷器、绢布、丝绸、铜器等重要商品的主要产地,长江沿岸的成都、渝州、江陵、金陵、扬州、苏州也便成为了当时最繁荣的商业城市。其中最著名的则要数扬州和成都了(史称““扬一益二””),而这两个城市恰好是长江航道的起点和终点。
http://s11/mw690/001lsUI0zy7fSnsQUXw8a&690
商人们常年出门在外,随身携带大量钱币和绢布既不安全,也不方便。于是,一种叫“柜坊”的机构率先在大中型城市出现。“柜坊”专门从事存储与贷款业务(类似于银行),商人们在柜坊中存钱,少者数十万贯,多则数百万贯。这表明唐代商人已经具有远距离调动巨额资金的能力。而且,有的大型柜坊还兼营汇兑业务(名曰“飞钱”)。
http://s1/mw690/001lsUI0zy7fSnuGmRy00&690
长江流域的商业主要依托造船业和航运业,因此唐代造船的水平和规模都大大超过了前人。
早在唐朝初年,将作大匠阎立德仅在洪州(今江西南昌)一地即造“浮海大船五百艘”(欧阳修,《新唐书》卷一00《阎立德传》)。到了唐朝中期,有位名叫“俞大娘”的富商,她麾下的商船比普通的大船又大得多,妇女分娩、老人办丧事、新人婚礼等许多活动都可以在船上举办,甚至还能在船上开圃种菜。船上有数百名船工,南到江西,北到淮南,每年往来一次,利润巨大(李肇,《唐国史补》卷下)。
http://s8/mw690/001lsUI0zy7fSnvVRc307&690
当时,人们不仅能造出长二十丈,可载六七百人,载货万斛的大型船只,而且在船体结构方面也不断革新。当时,有一种“海鹘”船,两舷设置披水板(又称浮板、副舵、腰舵等),好像海鸥展翅,可减弱风浪的横向推力,防止船只侧翻;同时,人们还发明了抗沉性好的水密隔舱结构。此外,人们还普遍使用铁钉、桐油、石灰艌缝等先进的造船工具和技术,这为远程航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http://s4/mw690/001lsUI0zy7fSnxcET1c3&690
在唐代,财力雄厚的大商人一般有自己的商船甚至船队,他们以船为家,居柂楼下,奏乐歌舞,使唤婢仆,生活非常安适。而资本弱小的中小商人则多雇船出行(又称赁船、佣船、僦船)。雇船的价格一般较贵,例如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闰三月十七日,日本僧人圆仁一行从密州诸城县(今山东诸城)的大朱山駮马浦(今山青岛一带)雇佣新罗商人陈忠运炭的船,前往楚州(今江苏淮安),支付的船价是五匹绢(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
商人出门在外,家人最担心的就是安全,而在万里长江上有三个地段最危险。
http://s7/mw690/001lsUI0zy7fSnypqf486&690
第一险是瞿塘峡。
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东至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镇,全长仅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峡。瞿塘峡虽然距离短,但却异常危险。在西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名曰“夔门”,历来有“夔门天下雄”的说法;长江辟此一门,浩荡东泻,山高峡窄,仰视碧空,云天一线。峡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处不足五十米,在山势的挤压下,江水奔腾呼啸,令人惊心动魄。从巴蜀下行的船只,稍不注意就会触礁沉没。
http://s2/mw690/001lsUI0zy7fSnA7ReN91&690
第二险是滟滪堆。
它位于白帝城下夔门口最狭窄处的江流之中,从上游而来的江水一浪接着一浪呼啸而至,拍打出漫天浪花。刹那间,漩涡飞转,地动山摇,十里之外仍可闻雷鸣之声,形成长江上一道举世罕见的奇观——“滟滪回澜”。
http://s8/mw690/001lsUI0zy7fSnBbKV9a7&690
每到冬季枯水期,滟滪堆便露出出水面30余米,长20余丈。而当夏季丰水期,滟滪堆则没入水中。此时最为危险。从晋代起,当地便流行有这样的歌谣:“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http://s7/mw690/001lsUI0zy7fSnC7C7ka6&690
由于航道狭窄,滟滪堆又正好位于江心。滚滚的长江水围绕在石堆周围,形成多股漩涡和复杂水流。古代船工途经此地,不知该顺着哪股水流航行才安全,常常犹豫不决。“滟滪”是犹豫的音转,因而得名。一旦舵手判断失误,船只就会撞上礁石,连人带船沉入江心。船只每经此地,都特别小心,“至瞿塘峡口,水平如席,独滟滪堆水疾石险。摇撸者汗手死心,皆面无人色。每舟入峡数里,后舟方敢始发,一舟平安则簸旗以招后舟”(范成大,《吴船录》)。
http://s13/mw690/001lsUI0zy7fSnD1ACw6c&690
如果说夔门口是出入三峡的咽喉,那么滟滪堆则是卡在咽喉之中的一块硬骨头。因此,滟滪堆是一道令古代商人和船工最紧张的 “生死关”。
由于滟滪堆严重影响三峡的航运安全,1958年冬天,政府用了三吨半炸药才将其炸除,现在这块巨石的残骸被收藏在重庆的三峡博物馆中,供人们参观。
第三险是长风沙。
它位于舒州(今安徽安庆),距离金陵(今江苏南京)七百里,古人称其“苦最湍险”(陆游,《入蜀记》)。
http://s4/mw690/001lsUI0zy7fSnFKe5lc3&690
长风沙之所以危险,主要是由于这一段江面呈S形,连转两个急弯。江中又有罗刹矶、太子矶、拦江矶等礁石林立,有“九里十三矶”之称。加之这里又是大别山脉与黄山山脉形成的河谷风道,常刮大风。大风一起,江面沙尘弥漫,更看不清航道。
长风沙北岸是大片滩涂湿地,在丰水期,江面貌似宽阔,航道水流平缓,容易使人麻痹大意。往来此地的舵手,如果怕触礁便容易陷入滩涂,为了避开滩涂又容易触上礁石,因此常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悲剧。
宋代大诗人陆游途经长风沙后写到:“江水六月无津涯,惊涛骇浪高吹花。橹声已出雁翅浦,荻夹喜入长风沙”(陆游,《长风沙——记阻风夜泊》)。古人甚至感叹到:“长风沙浪屋许大,罗刹石齿水下排。历此二险过湓浦,始见瀑布悬苍崖”(梅尧臣,《送方进士游庐山》),可见长风沙航行条件之恶劣。
http://s12/mw690/001lsUI0zy7fSnGUu7N5b&690
除此之外,长风沙的另一个“危险”之处就在于它既是暗礁密布的险地,又是一处天然的良港。在拦江矶、罗刹矶下游不远处,有一个名叫鸭儿沟的地段,这里水势平缓,系来往船舶停泊过夜之地。早在隋朝时已有街市,唐代时又在此设置了“长风沙镇”,隶属舒州怀宁县,商铺、酒肆、客栈、青楼比比皆是。白天,人流熙熙攘攘,客商接踵摩肩。夜晚,到处灯红酒绿,一派纸醉金迷。
http://s2/mw690/001lsUI0zy7fSnHVHP311&690
像长风沙这种集险象环生与风平浪静于一身的地方,在万里长江上绝无仅有。由此可见,李白笔下的女主人公之所以要到长风沙来迎接夫君,既担心丈夫在此不幸遇难,又担心丈夫在此流连忘返。思来想去,实在放心不下,索性动身,亲自来接吧。
而且妻子能亲自赶赴长风沙,既获迎接之贤名,又行监督之实效,实乃一箭双雕之举也!何乐而不为呢?
在今天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采石镇西北,有一处摩崖石刻,名叫“望夫石”。该石高一百丈、长五十里,滨临长江,距离金陵不远。传说,古时候有人去楚地(长江中游)经商,很多年都没回来。他的妻子就爬上这座山,凭江眺望。久而久之,便化作了这块石头(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0五《太平州当涂县》)。李白游览当涂的时候,还曾经写过一首《姑孰十咏•望夫山》。
刚结婚的时候,女主人公是“耻(一作岂)上望夫台”,连近在咫尺的望夫台都羞于前往,这说明她对自己的婚姻和爱情有充分的自信。但到后来,是“直至长风沙”,竟然要提前赶到距离金陵七百里外的长风沙去迎接丈夫,这说明了她内心对丈夫的担心日益严重。心中到底是“迎接之情”多一些,还是“监督之意”多一些,这里面就大有文章了。可见,再坚贞的爱情也是有保鲜期的。
http://s6/mw690/001lsUI0zy7fSnK70Jnc5&690
长干里,是金陵秦淮河畔的两条巷子,一条叫大长干里(在今南京中华门外),另一条叫小长干里(在今南京凤凰台南)。出了巷西便能直入唐代长江故道,是古时金陵商人们的聚居区。每当商人们外出贸易,家眷便只能在家中苦苦等待。许多民歌便产生于这无尽的思念之中,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还广为流传(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二《杂曲歌辞》)。
在这首诗的开头,李白无意之中留下了两个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http://s12/mw690/001lsUI0zy7fSnLhi9J2b&690
骑竹马,顾名思义就是用一根竹棍当马骑,这是古代儿童最简易的游戏之一。早在东汉初年,并州牧郭伋外出视察,抵达西河美稷,就曾有数百名儿童骑着竹马前来欢迎(范晔,《后汉书》卷三一《郭伋传》)。
到了唐代,骑竹马的游戏更为流行,唐太宗甚至认为“土城竹马”是令儿童们最快乐的游戏(欧阳修,《新唐书》卷二三七《龟兹传》上)。在敦煌莫高窟第9窟东壁门南保存了一幅晚唐时期的壁画。画中的男童身穿花袍服、内着襕裤、足蹬平头履,胯下骑着一只竹马。男童左手扶着竹马,右手举着一支竹梢,作赶马状。男童的头部微微左侧,用眼神与母亲交流,显得顽皮可爱。
http://s11/mw690/001lsUI0zy7fSnMCdqG9a&690
在古代,为了取水方便,人们常常把井开凿在庭院中。为了保护井壁使其不塌陷,同时预防老人或小孩失足跌入井中,人们会在井的四沿安装一圈栏杆。而早在战国时期,贵族睡觉的彩绘漆木床通常也有一圈木板(贺官保、黄士斌,《信阳长台关第2号楚墓的发掘》《考古》1958年第11期),由于床栏和井栏的形状相似、功能接近,久而久之,人们便把井栏也称之为“床”。
李白笔下的男主人公一手握着竹马,一手以青梅树枝当马鞭。围绕着井栏追逐女主人公,嘻哈打闹。这宛如一幅动人的图画,令读者不禁浮想联翩,仿佛身临其境。
李白真实的记录下了女主人公从童年的天真,到新婚的羞怯;从短暂的蜜月,到长久的离别;从千里之外的担忧,到独见蝶舞的思愁;从初期的自信,到后期的迎接……从瞿塘峡到滟滪堆,又从滟滪堆到长风沙。她的心儿一直随着涛涛的江水顺流而下,只有亲眼见到郎君完好无损地站在自己面前,胸中这颗久悬的心才会放下。
诚可谓:“心随长江流,有你才有家”呀!
经典名句:
名家点评:
(“妾发”四句)写出小儿女来;(“低头”二句)娇痴可想。有许多情在里面,不专是小不解事;(“十五”四句)解事又似太早了,可见“低头向暗壁”不是一味娇痴;(“相迎”二句)酷像,妙!妙!(钟惺,《诗归》卷一五)
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