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环保鱼已在陆续捕捞上市!”昨日,长江猫耳沱水域,万州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工程师苏健说,尽管投食很少,但他网箱里的鱼儿一样长得很欢。苏健研制出的获国家专利的“环保双层网箱养鱼技术”经过生产性试验,取得初步成功,已在万州全面推广。重庆市农业局官员认为,苏健为三峡水库的环保养殖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颠覆传统网箱养鱼模式
   
苏健的养鱼新方法在于他设计出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一种环保双层网箱。它采用了大网箱套小网箱、大网箱底网加密网的方式,在小网箱中正常投喂饲料,在大网箱中放养滤食性、腐屑食性鱼,可利用小网箱中鱼排出的有机物和残余饲料,减少养鱼排污量。少量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因处在高溶氧水层,可氧化分解,营养元素被浮游生物利用,再次成为天然饵料。
   
据了解,三峡水库水面可达150多万亩,为适度发展水产养殖业、实现库区移民安稳致富提供了优越条件。但传统的网箱养鱼会让有机物和残余饲料直接排入水体,沉积库底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甲烷、氨等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水环境污染。
 
不投喂饲料亩产鱼上吨
   
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苏健等人在万州猫耳沱、大周等库区河汊进行了生产性试验。试验表明,一个144平方米的大网箱,只投放鱼种不投喂饲料,可产500多斤生态环保鱼。按照单位面积计算,每亩产鱼1100余公斤。
   
“我想的就是为三峡库区水产养殖找到一条发展、环保两不误的可持续发展路子。”苏健说,现在他的生态环保网箱养鱼法已在万州推广应用,为民造福,他非常高兴。万州的养殖户目前已接受了这一不仅环保、而且能产生更大养殖效益的生态养殖方式。目前,万州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还在将这一新型养殖方式与传统养殖方式对三峡库区水质的影响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研究,以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主管部门赞赏“有机质养鱼”
   
重庆市农业局水产处副处长吴中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三峡水库的环保问题非常重要,是我市“蓝天碧水”工程的重点之一,而苏健对此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苏健的养鱼方法,其实质是利用有机质养鱼,对三峡库区水环境很有好处。如何掌握适度规模,该局以及三峡水库管理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等正在研究。
   
此外,万州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介绍,当地正准备在一些遭生活污水排放污染的水体中设置网箱,投放鲢鳙鱼鱼苗,直接食用水中浮游生物,进行水体污染治理试验。
   
“这样既能消耗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净化水体,又能使鱼的品质得到保证。”苏健说,但到现在为止,仍然有人不相信养鱼也能净化水质而不是污染水质。

(鱼跃人欢——万州养殖户打捞用新法喂养的环保鲜鱼。 三峡都市报记者  骆勇 
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