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化石迷”父女准备亲赴美国复制万州盐井沟古生物化石(图)

(2007-05-07 06:49:28)

    从1999年开始偶然喜欢上古生物化石,张健评已经当了8年“化石迷”。为了研究化石,这个业余爱好者放弃了很多其它社会活动,他的女儿也加入了进来。如今,一本有关万州盐井沟古生物化石的专著已翻译接近完成,父女俩还正在筹备去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将其馆藏的万州古生物化石复制回到祖国。

“化石迷”父女准备亲赴美国复制万州盐井沟古生物化石(图)

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万州盐井沟发现的大熊猫头骨化石,张健评将自费到美国将其复制回国

 

翻译出版美国学者盐井沟古生物专著

    1999年4月,张健评在重庆市环保局自然保护处工作,他参与编制的《重庆市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出台后,西师老教授罗伦德表示了不满。罗问张健评为什么没有在万州区盐井沟设立古生物化石保护区的规划,并甩给他一本英文书籍复印件。

    盐井沟是什么?一头雾水的张健评开始花费自己大量的业余时间,“啃”这本英文版《中国四川石灰岩裂隙中之更新世哺乳动物》。由于里面到处是拉丁文、希腊字母和古生物专业术语,张健评读起来十分费劲。

    但张健评天生不服输,他买来了《中国脊椎动物化石手册》、《中国第四纪生物群》等多种专业书籍进行对照阅读,并经常跑到重庆自然博物馆向专家请教。1年以后,他终于搞懂,盐井沟的哺乳动物化石群是我国南方动物群最典型的代表,盐井沟也是我市最重要的第四纪化石出土地。

    但张健评同时发现,如此重要的“哺乳动物集体墓地”,居然一直没有中文资料;而且仅由中科院双古所等专家在八十年代搞过一次发掘后就再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记者昨天在张健评的家中看到,他和女儿已在古生物专家的指导下,将罗德伦教授给他的美国学者科尔伯特和霍艾基尔研究盐井沟哺乳动物群的专著翻译成书,还正在翻译格兰阶的一本相关专著,已联系出版社准备出版。

    为翻译,张健评还多次到北京,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请教郑绍华、李传夔等国内知名专家,请他们帮忙联系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寻找图片;并到中国地质博物馆查找民国时期的历史资料。

 

父女自费赴美将古生物化石复制回国

    23岁的女儿张静雯也加入了父亲的事业。她昨天告诉记者:“我很喜欢化石,加上我学的也是美术专业,可以帮父亲制图,并进行化石翻模,复制化石标本。”

张静雯下一步将被父亲“派”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习过硬的化石复制技术,随后,父女俩将一同前往美国。

    “上世纪二十年代格兰阶在万州盐井沟历时三年发掘出土的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全都运走了,如今全都保存在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张健评说,目前向美国人要求交还化石比较困难,所以他已准备和女儿一道,自费去美国把这些化石拍照留资料,然后回国进行原样复制。

    据了解,这些流失在美国的化石总重达3吨多。而张健评表示,他已经作好在美国租房持续奋战两个月的心理准备。张健评目前已向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表达了自己的这一意向。

    张健评表示,自己把珍贵的化石资料取回国后,将开办展览,进行免费展出。我市一位古生物学家对张健评的这种执着精神感到佩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