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扎根大巴山行医30年  为救乡亲痛失爱女

(2007-01-30 08:23:30)

        129日中午,我找到郑子全时,他已在卫生室接待了20多位病人。“山区气候寒冷,容易感冒,病人最近特别多。”郑子全说。

    大巴山深处的巫溪县尖山镇八寨村偏远而贫穷,53岁的郑子全就是这里的乡村医生。他有一双“妙手”,初中毕业自学成才,成为全县唯一一名有本科学历的村医;他有两只“铁脚”,走遍大巴山为乡亲治病和采草药;他还满怀仁心,一生行医、一生行善。

31年间,郑子全累计诊治病人10万人次。为了抢救乡亲,他失去了女儿。他有多次机会离开农村,但是他却依然选择了与大山为伴。

 

扎根大巴山行医30年 <wbr> <wbr>为救乡亲痛失爱女

在给村里老人看病的郑子全

 

  他亲尝百草,在自己身上做药物实验;他扎便全身,熟悉针灸穴位。他虔诚地对待自己的事业,在临床实践中,他深深感到,仅靠“一根针,一把草,一双铁脚板”,并不能当个好医生。他自学完成了成都中医学炎四年本科课程,成为全县第一个接受大学本科教育的村医。

  郑子全从不进贵药,不开大方,不图赚钱,够本就行。在村卫生室,最贵的药不过10多元,最便宜的药只有5分钱。他用自己研制的药膏,医治疥疮患者两万多人次。他免费治疗学生数百名,避免了疾病蔓延。他把病人的事看得比天还大。只要有乡亲来喊,无论白天黑夜,不管山高路远,随时出诊,帮别人渡过苦难,是他的最大快乐。郑子全对军烈属、五保户、贫困户、过路的没钱病人等都是免费治疗,从不图任何回报,家里至今还住着30多年前修建的泥巴房。

 2006227日,本报“第一重点”版推出《乡村医生31年扎根大山无怨无悔》,报道了乡村医生郑子全的平凡而感人的事迹。市领导对报道批示后,郑子全的事迹上了全市主要新闻媒体。200610月,郑子全先后成为“全国少先队十佳志愿辅导员”和卫生部“健康卫士楷模”,参加了全国健康卫士楷模事迹报告团巡回演讲。200612月,他成为央视“2006感动中国”候选人。

“作为一个不吃国家粮、不拿国家钱的农村医生,能够得到这样的荣誉,我心里真是有一股无法形容的温暖。”郑子全说,他非常感激党和政府给予的荣誉,也感到骄傲和自豪。但他对于外出耽搁了的一个多月的时间,感到由衷地可惜:“我现在再也不离开乡亲们了!”

“医患之间最重要的是信任。现在有更多的患者信任我,我也更离不开他们!”郑子全说,现在他越发觉得时间的珍贵,因为来找他看病的人更多了,他每天也更忙了。他从北京回来后还接到六七次各种外出邀请,但他都婉拒了。“因为一走就要几天。”很多时候,需要报情况他用电话解决,实在需要书面材料,他就请镇小学老师用电脑代发。

扎根大巴山行医30年 <wbr> <wbr>为救乡亲痛失爱女

郑子全在山里采集中草药

 

近一年来,郑子全还接到了全国各地很多拜师学艺和求医问药的电话。20063月,南岸区一位李姓青年甚至不顾路途遥远,专程找上了门去。郑子全让他在自己家留宿,但告诉他:收他为徒会让自己为乡亲们干事的时间减少很多。他送给该青年一些医书,让他回家学习,临走时还告诉他:“现在通讯这么发达,遇到问题可以打电话给我,我懂的就帮你解决,不懂的我也可以请教专家后给你回复。”

对于外地的求医电话,郑子全总是先免费寄药给这些患者,再给他们开去处方,让他们在当地抓药。他说,这样一来方便,二来也降低了治疗的成本。

        郑子全因平凡、真实而伟大。他热爱自己的事业,牵挂百姓的疾苦,就像一棵小草,无私地报答着春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