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落日,天地苍茫。
高原在夕照下沉入深远的静谧。山影默然,风不再狂乱。牦牛无声,跟随牧人踏上归途。唯有流水像不倦的歌手,边走边唱,匆匆前行。
川流不息。从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地一路集细河纳巨流,汇入雅鲁藏布江,奔向遥远的印度洋。
逆流而上的行者,与牧人和牦牛为伍。从浮华的都市走向清寂的山野,喧嚣的世界渐行渐远。转山,转水,转到佛塔高耸处,再回首,心落定,身已远。
在都市我们总是忙忙碌碌,为着那形形色色的欲望,受制于各种各样的羁绊,早已遗忘自己是自然之子。忙,致心死。无暇关照灵魂,只剩行尸走肉。仔细回味,汉字里的“忙”真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意境。
面对神山圣湖,感知大地对山川的爱恋,聆听时光对生命的礼赞。你带着大自然给予的能量,找回自己。那一刻,萦怀的惶恐烟消云散,生命的信念重新复活。

转山路上遇到的藏族妈妈和她的一双儿女。这里的天空湛蓝如海,这里的笑容灿烂
似霞。这里的歌声嘹亮纯净,这里的信仰虔诚坚定。
珠峰脚下的牦牛头颅。它是生命的标本,也是信仰的图腾。在藏民族心目中牦牛同
珠峰一样神圣,班禅大师曾说:是雪域高原的牦牛成就了藏民族。在西藏,牦牛被
视为“高原之舟”,是神的使者,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牦牛。

绒布寺,始建于1899年,迄今已有110年代历史,是一座僧尼同寺的宁玛派寺庙。它
坐落在海拔5154米的山脊,距珠峰大本营约8公里。以绒布寺为中心,山间有一条转
经道。这儿还有欣赏珠峰的最佳位置,世上最高的山峰和世上最高的寺庙彼此相呼应。
远眺南迦巴瓦雪峰。雪峰下,青山绵延,田园葱绿,村寨散落其间。

位于墨脱境内的南迦巴瓦雪山,海拔高度为7782米,因为有深邃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做衬托,使它的垂直高度无以伦比。南迦巴瓦峰在传说中是“一支直刺苍天的长矛”,
它寒光闪闪,却时常隐蔽在云雾中,偶尔才露峥嵘。这或许正是它获得“中国最美山
峰”称号的原由之一吧。

海拔5030米的米拉山口,是一个地域分水岭,一过这个山口往南行,就可抵达西藏
的江南——林芝。

翻过米拉山口,继续南行,山变得葱茏滋润,水愈发丰沛清澈。你会发现:你走进
了一条水墨意境的山水风景画廊。
巴松措神湖。青山环抱,湖水翠蓝。湖中有小岛一座,名曰“扎西”。岛上有一座
宁玛派的寺庙,可别小看这弹丸之地,却有神树和神迹护佑,是一块充满传奇色彩的
风水宝地。

巴松措湖上的木浮桥,连通湖岸和扎西岛。
西藏的山千姿百态,随时光季节的转换而呈现不同景观。晨曦中,薄雾轻笼,山的
剪影,宛如大地的羽翼,翩翩欲飞。山野散发着雪域高原清凉的芬芳。

午后,在炽烈的阳光辉映下,冰峰山脊显得伟岸硬朗,山林绰约多姿。

傍晚,夕照群山,彩云满天,山体被映得红红的,如同燃烧的烈焰。

拉萨河畔的秋色。在西藏季节的变幻很明显,一入秋,河边的树迫不及待换了衣装。

水边的玛尼石

卡罗拉冰川,佛塔,经幡。

素有“西藏塔王”之称的吉祥多门塔,坐落在江孜县城宗山脚下的白居寺内。塔高
42米,共13层,开108道门,设佛殿76间。殿内有大大小小各种姿态的佛像十万尊,
故又得名“十万佛塔”。塔中部东南西北的门楣上,分别绘有宽达3米的巨幅慧眼,
据说这四双源自印度教湿婆神的慧眼,能洞察世事万物,看透天地时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