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
分类: 阅城手纪 |
时间:2008年9月14日至11月23日
地点:意大利威尼斯
本届双年展主题:建筑不只仅仅是楼房,建筑、城市形态和生活方式会直接影响到我们这个星球的未来。
|
本次中国馆采用策展团队机制,邀请了建筑师,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和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教授的张永和先生,著名作家、文化项目策划人阿城先生以及艺术家,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艺术中心主任龚彦小姐联合组成策展团队。邀请了刘家琨、童明、葛明、李兴钢、刘克成五位本土建筑师以及摄影师王迪。希望对中国当代建筑与城市发展做出具有中国性、人民性、当代性的建筑诠释。
展览内容及分主题: 本次展览分为两个部分:处女花园部分和油库部分。 处女花园由建筑师张永和先生策划,分主题为“应对”。参与建筑师为:刘家琨、刘克成、李兴钢、童明、葛明。 “和强调创意独特的重大公共、文化项目设计不同,普通的建筑总是在应对,协调,周旋各方面因素。我们习惯热衷那些不普通的建筑,因此有必要触及什么是普通建筑。通常,设计是建筑师不断应对业主、基地、造价、规范等条件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需具有创造性,否则无法在处理大量事物性工作的同时清醒地追求建筑的目标。因此就像太极,协调是一种周旋的艺术。而其结果便产生现实的普通建筑。 另一方面,建筑师通过协调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协调表现为沟通,周旋只能是实现社会责任感和设计思想的手段。应对是策略性的。 此外,今年五月四川大地震紧迫地要求建筑师如何应对非常情况。无疑,建筑师们必需跳出常规思维应对建筑技术以及社会经济体系的挑战,同时还要与大自然一番周旋。——张永和” 威尼斯处女花园,张永和先生策划的分主题“应对”在此展示。
油库部分由作家阿城先生策划,分主题为“日常生长”。 “自然的关系就是生长的关系。生长的关系就是自然的关系。建筑在这种关系上并没有例外。 城、镇、市场、居所,在传统里,都体现为生长的关系,或者是在大的框架范围内生长填充的。这样的生长关系,恐怕是所谓规划者或者建筑设计师要时时注意的。 汉语中的文化,其中的‘文’,定义是明确的,就是指关系中的各方,相互之间是文的,而不是武的,粗暴的,对抗的。所谓‘文质彬彬,而后君子’。 日常生长,就是在与人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点点滴滴的那些生长关系。普通的建筑,与人的日常生活,如果处于互为生长的关系,就是利于生活的良性关系,如果处于互为抵触,冲突,冷漠的关系,就是恶性的关系。室内展出的摄影作品,试图体现出上述两种关系。——阿城” |
| 威尼斯油库,这里是作家阿城先生策划的分主题“日常生长”的展示地。 |
这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主题是:四川震后重建。在四川大地震之后,上天留给
四川人的只有废墟和碎石瓦砾,中国建筑师刘家昆利用碎石和干草制作成再造砖块
“rebirth brick” ,有利于清除废墟的碎石,实现资源再利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