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的日耳曼军团少帅

驰骋绿茵场上的金色轰炸机
十六年前的夏天,也是足球的夏天。当时我在深圳参与创办《特区与世界》杂志。南中国的夏,闷热潮湿,我在没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天天蒸桑拿。那一段创业的日子,变成了挥汗如雨的经历。
我们编辑部共有十来个人,男多女少,我的角色为主编。我的性别和年龄让那帮大老爷们心里有些不服气,也有些担忧。由一个二十多岁的黄毛丫头领导他们创办的一份有人文色彩的财经杂志,别说他们担心,我自己也担心。好在他们懂得怜香惜玉,工作上很配合。俺也拿出“九·三学社”(晚上三点睡觉,早上九点起床)的干劲,身先士卒,苦干加巧干。他们见“领导”如此,情愿不情愿,也统统将生物钟的发条调到“九·三学社”的档上,跟我一起做选题策划,版式设计,写稿,编辑,忙得不亦乐乎,直到我们的创刊号象婴儿一样呱呱坠地,编辑部的男男女女俨然个个都成了爹妈,喜形于色,成就感大大。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足球携着世界杯就来了。巧的是,我们编辑部的作息时间与世界杯的转播时间非常吻合。大伙都说,咱们跟着阿真歪打正着,生物钟刚好在世界杯的转播档上。为了这个,他们自己凑份子请我吃荔枝和海鲜,弄得我挺感动的。后来才明白,他们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让我网开一面,默许他们看球赛。
一开始,我对世界杯没啥兴趣,同事们在会议室看球,我继续在办公室或审稿、或看书。只听一阵一阵的声浪沸腾着从会议室传来,忽而高亢激烈,忽而唏嘘叹息,搞得人六神无主。
我们的美编对我竟然还在办公室坐得住,感到大惑不解,他劝我劳逸结合,去看看球,别年纪轻轻把自己弄成一个工作狂。在他们的轮番煽动下,我开始同他们一起看球。这下他们可逮着机会做我的教练了,因为操持杂志的时候,我的角色更象教练。他们争先恐后地“教导”我足球的基本游戏规则,连吃饭也成了足球速成课。终于,我慢慢能看出赛场上什么是越位,什么是任意球之类的了。
那一年的世界杯真是群星璀璨,马拉多纳、济科、巴乔、克林斯曼......天才球星闪得我眼花缭乱。尤其是克林斯曼,一头金发,如此飘逸,如此灿烂,在绿茵场上就象一架金色轰炸机,飞奔着将足球的光和热投向赛场,投向观众。他传递的不仅是足球,还有热情、坚毅和快乐。
就在那一个夏天,因为克林斯曼,因为它传递的热情、坚毅和快乐,我成了他的粉丝,从此与世界杯结缘。
今夜,德国将对阿根廷,日耳曼战车将面临南美探戈的挑战。但愿上帝保佑克林斯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