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梦想改造西安古民居李连源文化 |
分类: 实时报道 |
连续两天反复观看了上海卫视《梦想改造家》在西安碑林区繁华闹市中的一个小巷深处,对一座百年老宅进行改造的节目,虽然播出近一年时间,但该片一直有着很高点播率,其意义和影响非常巨大,给西安古民居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这个节目选取西安且距今已有140多年历史的老宅进行改造,是对这座拥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城市的尊敬,更是向古代匠人精湛的技艺的致敬,通过百年李家老宅的改造,不仅让这家人重拾家的回忆与团圆的梦想,更传承了中国古建筑智慧文化。
西安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完整的文化传承是西安人最自豪的地方。据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专门负责传统民居保护项目的负责人刘茹介绍,西安市传统民居目前主要分布在三学街、北院门和七贤庄3片历史文化街区,代表了各自不同的风貌特色,其中蕴含了自隋唐以来的历史文化信息,弥足珍贵。“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西安市以低洼地改造的名义,进行了大规模的历史住区开发改造,造成了城市肌理的丧失和大量传统民居院落的拆迁破坏。其中不乏一些颇有价值的民居被拆除,较著名的有夏家什子17号、民国时期陕西第一任督军陈树藩宅和甘露巷7号赵寿山故居等。”
刘茹说:“现存的传统民居基本为清末民国初期的建筑,是西安关中民居的典型代表。随着2002年中挪合作保护的第一个中国传统民居——化觉巷125号院落保护工程的实施,传统民居的保护至今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我们针对2005年公布的《西安市第一批传统民居保护名录》中所提及的102处传统民居进行摸底调研,发现现存民居数量仅剩45处,其中还包括6处已挂牌保护的民居,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西安是一座历史古城,历史建筑遗存非常众多,由于普通古民居与文物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所以凡没有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列的建筑都难逃被拆迁的厄运。而国家用于保护古民居的资金虽然年年都有,但却捉襟见肘。因此在西安如民乐园牌坊、书院门、湘子庙等处的古民居在一阵狂拆之后留下一地瓦砾,历史被拆的支离破碎。
笔者百度后得知,2016年度省财政下达1.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文物保护,主要用于全省重点文物保护、考古发掘与保护、博物馆维修与展示等方面工作,这样一来古民居又要靠边站了。因此,西安许多古民居面临三种命运:一种像北院门高家大院那样受保护;一种像都督大院被无情拆迁,第三种像生不如死的年羹尧故居。
《梦想改造家》让人眼前一亮,即政府无暇顾及的时候自谋出路也是一种出路。通过媒体串线,社会各方参与,让古民居涅槃重生,让经过一百多年的沧桑变迁,四散的家族,通过改造提升留住李家人的回忆,留住这古建筑文化绵延不绝的根,并圆这一家人共同居住的梦想。
在古民居保护上书院门于右任故居的保护也非政府财政支持,而是社会、社团等多方面力量促成,有着借鉴意义。古民居保护从广义上讲并非一个家族的事,而应倾社会力量来共同参与。高家大院保护后收门票是一种尝试,芦荡巷姚家大院定向与文化企业合作也是一种尝试。
在看了《梦想改造家》李家老宅的改造后,竟萌发办“青舍”的想法,哪怕只是一时的臆想,让更多的人在一个有着140多年历史的院落住一晚,聆听发生在这座院落的故事,以及这个家族的荣辱兴衰悲欢离合,这样既保护了历史印记,又充分利用老宅创造了经济价值,更用时尚的方式向游人展现了传统关中四合院建筑文化以及背后的人文精神。
据了解,在西安众多已经挂牌需要维修保护的多处古民居,大多都需要排队等待,可谓遥遥无期。《梦想改造家》给我们的启示,自筹资金、依靠社会力量、整合各方优势让古民居保护有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