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收到西安《楼市》杂志本月出版约稿的通知,问及话题,答曰宽泛。随口说了句“房事可否”,答曰可以。
这下,问题来了!
说楼市容易,说房事难。楼市泛指房地产市场,说政策、法规、调控、开发、土地、房价等多得是;房事是在屋里边,居住、生活、锅碗瓢盆事无巨细,更具体。细细一想,徜徉房地产市场20载,其实说的最多的还就是房事,只不过因此称谓不雅多称楼市罢了。一般人在楼市中只是买卖房屋,而买到后无论装修、装饰、生活、学习都需要在房屋内完成,这样一来还有什么比房事更贴切的?
再者,房子牵动万人心,有房无房、买房租房对老百姓来说莫不是大事,说起来到让人想起不少与房事有关的事来。
十多年前,社会上流行同学聚会,老同学们多年不见格外亲切,见了面嘘寒问暖、问工作生活、问配偶孩子,最后还要问买房子了没有。好在多数人原住老城区,通过旧城改造基本都有居住的地方。有几个同学的情况相似,都是成家后没有自己居所,且不断搬家反复挪窝,为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屋拼命积攒四处奔波,其中一人酒至动情处还流出了眼泪。他说得至深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租再好的房也不是自己的,每次回家都像进旅馆,挥之不去的是寄人篱下的感觉,不论大小我只要一间自己的房心里就踏实了。”
后来,身边人的房事越来越多,这方面的文字也逐渐多了起来。2006年底西安护城河发生一起案件,一年逾六旬的老太太因给儿子买不起房而跳入护城河自杀,遂撰文“老太太因买不起房跳河自杀引发的拷问”对低收入、高房价下引发的社会现象进行剖析、质询和拷问;对同学离异后小房换大房,卖房后误入股市血本无归,从有房到无房四处漂泊的遭遇以“一个城市草根的买房经历”为题讲述了城市工薪层打工、买房、生活等不同境遇的艰辛,透过一个个鲜活的例证,分析房子与安居的密切关系,和在不断被推高的房价下低收入群体购房的无奈,安居不易,工薪层谋房事更不易。
有一件事很能说明房子对生活的巨大影响。一对夫妻都是体制内人员,朝九晚五收入稳定,前几年结婚时因无房子而租房完婚。但婚后多年一直不育,于是夫妻二人就寻求医生帮助,二去三番花钱不少也未检出谁的毛病,两人郁闷不堪。后来,单位福利分房,两人喜出望外,在装修、装饰、买家具等一应俱全并入住自家后二个月,妻子竟意外怀孕了,高兴之余二人也找出了“病症”所在。原来,租住的城中村房屋,一间一间挨的很紧,为省面积隔墙用单砖砌成并不隔音,一有动静隔壁或楼下就会现场直播,每当夫妻想亲热时就俏手俏脚仿佛做贼一般,这样条件下的房事岂能快哉?更有甚者是隔壁搬来一对新婚90后,每当嘿咻的时候就不管不顾叫天喊地,肆意放纵的声音让他(她)们听的一清二楚又心惊胆颤,如此一来还落下神经衰弱的毛病来。
如果说一个人的房事是隐私,一群人的那就是民生了。
城中村在特定历史时期为草根一族提供了廉价的栖身之所,同时也扼杀了一部分的性福,这已是不争之事实。
国人对房事的理解还在于对家这个概念的认识、看重和延伸,传统看来,成家立业---有房才算有家,家和万事兴---家一定是自己的才行。如此看来,楼市直接影响房事,这不是危言耸听!
从上述例子看房事不仅是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更是社会和谐琴瑟和鸣的基石。房事不仅仅是屋里的事,也是中国楼市的晴雨表,不管你怎样看它已经这样做了。
关于房事让我联想很多,虽在戏说但依然严肃。好在明年政府将廉租房、公租房并轨,会让更多买不起房的人用租的形式安居,让房事和谐,不失为一条性福之路。想起平时工作遇到的形形色色关于房子和人的事,一个房者的心声在耳畔响起:
我有一个很久的渴望
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
她不必宽敞
价格不要太高昂
虽然小了点儿
但不使我紧张
.........
加载中,请稍候......